第357章 實驗操作(1 / 2)

首先,你得能理解步驟中的操作。

比如:‘將反應物加熱回流0.5~1h,並稍加搖動,使還原反應完全。’

這句話很短,但蘊含的信息卻很多——什麼叫加熱回流?用什麼裝置?出現什麼現象時,還原反應才叫反應完全?

這都是最重要的自由發揮空間,選手與選手之間的差距就是在這裏被拉開的。

需要參賽者理解反應原理,明白反應物變成了什麼生成物,這些物質又有什麼理化性質。這個時候,試卷附件就派上用場了。

操作稍有不慎,便會引發副反應,除雜又是一個巨大的問題。

過於保守?那就容易造成原料損壞,導致產率不足。

因此,做實驗才是考驗化學人的最好試金石,是對理論基礎和臨場經驗的雙重考驗。

單純的考試專家,就算將步驟記得再清楚,手都抖成個篩子也沒人能救他。

這就跟廚師做菜一個道理。他們也需要把控合適的劑量,自行理解什麼叫“糖少許”,“小火煸炒片刻”……

不然,為什麼使用同樣的菜譜,有人做出來是‘黑暗料理’,大廚做出來就好似‘發光料理’?

都有門道在裏麵。

化學實驗也是同理,要考慮的還有酸堿性、溫度、反應過程、過量反應、副反應、催化劑的選取……

一個小失誤,產物就會產生偏差,所以,化學反應機械化,反而是最可行的策略,精確到位,條件可控。

黃芷陶在一旁觀察著池遠的操作,默默記下他動作的每一個細節。

池遠顯然是第一次使用某些器材。雖然在腦中,他已經將對應的操作手冊內容背了下來,但真正使用起來,動作顯得很是僵硬。

而且,對於那些使用過的器材,明顯練習不夠。光是取備10.5ml的硝基苯,他就花了快三分鍾。那個0.5,就是那樣考驗人。

手生這種東西,可不是一顆聰明的腦瓜子能改變的,需要的是更多的練習,並沒有捷徑。

瞧瞧幣站那麼多大廚發布視頻,每個步驟都有對應的畫麵和講解,但又有多少人能夠複刻出來?

陶子皺著眉頭,將他這一致命弱點記在……

但是,並沒有開口提醒。

池遠繼續做下去,他已經看到了需要的現象——加入冰醋酸後,有氣體生成,加熱後,反應液已經變成了淺灰色。

你要是問什麼叫淺灰色,和灰色有什麼差別……那他隻能說,他感覺是淺灰色。這個時候出現的灰色,就是淺灰色!

別問差別!你知道蒼綠色是什麼顏色嗎?知道紅黃色和黃紅色有啥區別嗎?知道啥是紅綠色?

問啊,就是感覺和經驗!

——下個步驟就得用到恒壓漏鬥和加熱回流操作了。

陶子心底暗暗想著。

這個步驟很麻煩,操作不好會導致‘液泛’現象,繼而產生積液,降低反應效率,甚至有可能引發副反應。

雖然紙張上並沒有寫對策,但她相信,池遠肯定看過相關書籍,能夠根據實驗調整到一個合適的溫度,將回流速度控製在一個穩妥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