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點,池遠理解。
但是……
“教授,那是他們應得的啊!每支省隊本身就限製了名額,國家隊能全是一個國家隊的人,也說明他們足夠強,其他省奮起直追就好了?”
“再說了,就算取消了‘每省隻能一人進國家隊的慣例’,既不會影響各省參加國決的名額,也不會影響各省的國金數量。”
“每個省,該來多少人還是多少人,該簽約簽約,該保送保送,各省也能直觀地比較各自綜合競賽實力,犯不著一直比到國家隊啊?”
“而且,國家隊的選拔,更多還是學生間的競爭。但有這個‘慣例’在,多少學生得不甘心地結束化競之路?”
“取消這一限製,還能讓國家隊更強!”
說真的,能在保證原有利益的基礎上,還強大國家隊,這難道不是件好事嗎?
聽到池遠這番話,馬堅撓了撓鬢角,放下保溫杯,訕笑道:
“嗯……你腦袋還真是夠清醒的,好吧,糊弄不了你,本來是不想跟你說這些的。”
“但,還是說一說吧,這一慣例的產生緣由,可不像我剛說得那樣簡單。”
他是真的不想提這些,這涉及利益,很不純粹的。但又沒辦法糊弄這學生。
歎了一口氣,馬教授娓娓道來:
“一開始,全國上下的確隻有同一個想法——選拔出全國最好的人才出戰,為國爭光。能多拿幾塊金牌就多拿幾塊,團隊名名次高越好。”
“也正是抱著這樣的想法,我們國家越來越強,差不多成為了化競的絕對強國。”
“但問題就出在這——‘絕對強國’,單人名次在前麵競爭的,都變成了我們國家。”
“所以,漸漸地,大家發現,想要拿國際的金牌其實也不難,甚至都不需要選拔出前四名。”
“前10名,前20名,實力也夠了,一樣能拿到好成績。”
“因此,外部的競爭逐漸轉為了內部競爭。”
“為國出戰,多大的榮譽啊,這是每個省份的榮耀,更是學生們的榮耀。”
“其中,前20名……你應該也看過榜單,前麵的,也總是那幾個省份。出戰的也是他們,享受榮譽的也是他們。”
“那其他省服輸嗎?”
“肯定不服啊!既然前20名出戰,都能拿金牌,榮譽也是一樣。憑什麼就讓你們幾個省份獨占?”
“強省會也不服啊,這意味著他們得將觸手可得的榮耀分出去,但不服又不行……”
“強省就那麼幾個,但我們總共有多少支省隊?”
“足足30支!二十多個省就盯著這幾個省。少數服從多數,這是沒辦法的事。”
“隨後,再加之強省內部的某些因素,化競國家隊選拔規……不,就默認——4名隊員需來自4個不同省份。”
池遠沒想到其中的緣由如此複雜,但他更好奇:
“教授,你提到強省內部的某些因素?哪些因素?”
對此,馬堅隻是笑了笑:
“這你,不能知道。你知道了沒好處,不知道也沒壞處。”
池遠無奈地撓了撓頭,“好吧,然後呢?強省們就真的這樣服輸了?”
馬堅喝了口水潤潤嗓子,繼續說道:
“沒錯,最後事實擺在他們眼前,他們不得不服——試行的那一年,國家隊這麼選,還是拿了那一年的團體冠軍。”
“瞧瞧,這目不還是達到了?為國爭光——團體賽冠軍。小同學們也拿到了個人榮譽,金牌!”
“至於名次,說真的,隻有第一才會被人關注,但第一你知道的,他能巧到四人並列嗎?”
池遠搖了搖頭。那概率太低了。
“所以,這個慣例就一直延續了下來。原因大抵就是這樣。”
馬堅再一次笑眯眯地晃著保溫杯。
“但是教授,這難道就不是一種……打壓了嗎?”
池遠斟酌著用詞:
“那些強省不挺……呃,委屈的?其他學科都沒有這個規定。”
都將自己的榮譽拱手送出去了。
“委屈?”
馬堅喝了一口水,微微搖頭:
“委屈也不一定委屈……不過強省裏喜歡化學的學生倒是挺委屈,他們的競賽路,反而更難了。”
“你知道,我一向不喜歡內部競爭。這些強省學生,可謂內部競爭中的內部競爭,太難了。”
“所以,我們這些招生的老師,也會著重看看這孩子會是哪個省的省一,但,這也是是我們能做的極限了。”
畢竟,要按規矩做事。
而且,像馬堅這樣的老師也不多見。
池遠得承認這點,不然,他也不會第一時間給對方打電話。
但是……他還是覺得不對。
“同為競賽,其他三科競賽都沒這慣例,生物去年也改變了,化學不準備改變嗎?要知道……去年,我們國家隊可有一個銀牌。”
“好燙!”
一不留神,馬堅發出一聲慘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