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成天鬧幺蛾子(1 / 2)

如今災年間,大家全處於躺平狀態,那是能不動就不動,能睡覺就睡覺。

沈家人亦是如此。

沒法子,家裏除了後奶趙氏、小姑沈嬌娥和三嬸徐氏,每日還能吃上幹糧,其他人餐餐喝稀粥,躺平才不會感到那麼饑餓。

但一大家子不能沒人幹活,於是一大家子人的活計,幾乎全放在了大房身上。

老爺子和趙氏是家中最大的,小輩們哪敢讓倆老的勞累。

至於三嬸徐氏,那可是家裏花了二十餘兩銀子才討回來的金貴兒媳婦,在沈家向來不沾手公中活計,何況如今她還大著肚子。

好在如今家裏不種地不養豬,公中活計不算重,大娘周氏負責燒飯洗衣,大堂哥沈堅負責打水砍柴,堂姐小桃負責打掃院子和照顧後院幾分菜地,沈策每天也會幫忙幹點零碎活計,事情就差不多做完了。Μ.qQΧ⑨.℃ǒM

沈策走進灶房,就看到周氏在燒早飯了。

他忙上前幫忙燒火,問了聲:“大娘,飯好了嗎?”

周氏穿了身藍色土布斜襟襖子和棉褲,衣衫還打了幾個補丁。

她今年不過35歲,可看起來像是四十好幾了似的,皮膚蠟黃,瘦高瘦高的,臉上生了不少細紋,枯黃長發簡單挽起,隻插了根磨舊了的木簪。

一見沈策,周氏便露出笑臉:“就好了,清兒好些了沒?”

周氏嫁進沈家有十八年了,作為沈家長媳,卻沒什麼地位,一直任勞任怨的。

當年周氏是趙氏選的長房兒媳,趙氏自然不會對沈福上心,那挑兒媳婦就隻有兩個要求,一是聘禮低,二是老實能吃苦,說白了,就是既省錢又能任趙氏拿捏。

周氏娘家無人,男人又沒本事,就是老二媳婦和老三媳婦進門後,周氏在沈家也是地位最低的。

老二在世時,有本事能賺錢,王氏也是老二自個挑的媳婦,王氏娘家條件那可比沈家強好大一截,在整個清源縣都是大名鼎鼎的門戶!

趙氏素來會捧高踩低,當年老二夫婦在的時候,那對老二一家那也可好了。

可惜老二夫婦走得早,王家近幾年也跟沈家不再來往了,趙氏就對二房變了臉。

至於老三媳婦徐氏,娘家條件也比沈家好不少。

倒不是徐家比沈家有錢,而是徐氏爹是他們村唯一一位秀才公。

就連村裏發生啥大事,那些族長鄉老都得找徐秀才商量的。

周氏娘家要啥沒啥,咋跟兩個弟媳比。

沈策回了句:“已經退燒了,想是好了。”

“那就好。”周氏鬆了口氣。

她還真怕沈清沒了,那樣家裏咋對得起老二夫妻。

當年老二在的時候,大房沒少沾二房的光,家裏新房是老二出錢蓋的,前些年她兒子在村裏學堂念書,筆墨紙硯也都是老二給掏銀錢買的。

周氏是個會感恩的,一直都記得二房的好,老二夫妻走了後,平日也就對二房多有照顧。

但這個家還是老爺子當,老爺子偏心趙氏和三房,他們當兒孫兒媳的真是有苦沒地說。

這時趙氏端了個瓷碗走進來。

趙氏今年不過40歲,她個頭不高,身形微有些發福,穿著身暗紅色土布襖裙,頭戴銀簪,一手戴著個銀手鐲,看著比地主婆也不差了。

她姿色著實不出眾,眼睛不大,鼻子有些塌,但其皮膚白皙,因在沈家沒吃過什麼苦,看起來比周氏這個大兒媳婦還年輕不少。

沈老頭比趙氏要長了16歲,這老夫少妻,也難怪沈老頭寵她。

見沈策也在,趙氏狠狠瞪了他一眼,又看向周氏,沒好氣道:“老大家的,把餅熱熱。”

周氏低垂著眉眼接過,語氣不見起伏:“是,娘。”

碗裏四個粗糧餅,是玉米粗麵做的,不過成人巴掌大,就算飯量小的,一個餅怕也吃不飽的。

但如今這粗餅也成了沈家的精貴糧食,隻有趙氏、沈嬌娥和三房徐氏能吃,就連老爺子都沒得吃。

倒不是家裏兒孫不孝順,而是老爺子自個不肯吃。

往年家裏雖年年有餘糧,但地裏兩年沒收成,還要供著老三在縣裏念書,吃到這會兒哪還有剩的。

如今家裏糧食都是大把銀錢買來的,老爺子哪裏舍得吃,寧肯餓著自個,也不願餓著嬌妻、小女兒和小孫子。

沈嬌娥是老爺子唯一的女兒,還在他四個兒女中年紀最小,不說趙氏寵她,就連老爺子都寵得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