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先把《龍文鞭影》背給我聽聽。”沈信中一上來就出了個難題。
要說幾篇啟蒙讀物,《三字經》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字文》平白如話,易誦易記,《百家姓》亦是句句押韻,就是三四歲小兒都能背得下來。
可《龍文鞭影》就不一樣了,不僅字數多,還不好記。
但《龍文鞭影》不僅集合了曆朝曆代的人物典故和逸事傳說,還是集中識字的必讀之物,這篇文會背會寫了,才能為之後學習四書五經打下基礎。
沈策點點頭,張口就來:“粗成四字,誨爾童蒙。經書暇日,子史須通。重華大孝,武穆精忠……”
他背著背著便閉上了眼,開始搖頭晃腦了起來。
聲音陰陽頓挫,十分有節奏感。
一旁的沈清想笑又忍住了。
古文講究韻律,吟誦時搖頭晃腦確實能增強節奏感,便於斷句和記憶,畢竟小孩子也不知這文章是啥意思,都是靠死記硬背的。
鄉間小路上充斥著少兒的朗朗背書聲,沒一會兒把鄰居都吸引出來了幾個,就連沈信中的二兒子沈仲舉都跑出來了。
大家看著那背書的男孩,下意識放輕了呼吸,並沒有打擾。
四千餘字吟誦起來還是很耗時的,一兩刻鍾過去,沈策才把整篇《龍文鞭影》給背誦完了。
沈信中老眼放光地看著沈策。
這小子是真能全文一字不錯的背下來啊。
要知道《龍文鞭影》雖是區區幾千字,可這篇文四字成句,兩句押韻,兩句兩句的背倒也能容易記,可這麼千餘個句子連起來,就難了。
許多孩童都是背著背著便會顛倒了順序,一句錯,句句錯,錯多之後就再也想不起下頭是什麼了。
沈仲舉有些詫異看向老爹:“爹,這娃不錯啊。”
他可是知道這孩子並未念過書的,能把整篇《龍文鞭影》背下來不容易,且他聽他一字不差,發音未有不準的,亦未有遲疑停頓,說明他不僅背得滾瓜爛熟,背後也定有人每日教授的。
沈信中點點頭,接著四處看了看,起身從路旁撿了根枯樹枝遞給沈策:“來,你給我默一段看看。”
沈仲舉更加詫異了:“他還能默?”
沈信中也不確定:“讓他試試。”
沈策也沒二話,蹲在地上就開始寫了起來。
沈信中和沈仲舉不由伸長了脖子看。
別人或許用樹枝寫字很慢,但沈策已經習慣用樹枝寫字了,手上都磨出了繭子,在黃土地上寫字的速度不比用毛筆慢多少。
沈信中和沈仲舉是越看越詫異。
地上已經被這小子寫了一大片字,這字好不好暫且不提,難能可貴的是,這些字竟沒有一個出錯的,且看這小子下手利落的勁,這是早已寫熟練的。
好啊,這小子是聰穎又刻苦啊。
沈信中和沈仲舉相視一眼,眼中都能放出光來。
心中不約而同冒出一個念頭。
他們沈氏一族這是要翻身了啊!
讀書人隻論功名,不論輩分和年齡。
壞就壞在沈信中和沈仲舉都是讀書人,還是可憐的老童生。
自打他們村徐氏一族出了個秀才,就連沈信中這個沈家族長,見到那徐秀才都得放低身段,這氣勢上可不就弱了人三分。
沈信中心裏可別提多憋屈了。
這片地界住的也都是沈氏族人,幾個鄰居也議論起來。
“呀,這阿策有能耐啊,背那麼多書寫那麼多字都不帶喘氣的。”
“他默的這篇文叫《龍文鞭影》,我念書的時候最煩這篇文了,裏頭好多字都難寫,讓我抄我都煩,還默呢。”
“要不爹娘咋說你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