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恒昨日便跟沈清說了這老頭的身份。

老頭名叫陸觀,今年六十多歲。

此人出身也算名門,13歲中秀才,26歲中進士,還得了個二甲傳臚,曾做過九年官,最高任過浙江按察副使,位居正四品,之後不知是何原因,辭了官隱居山林。

陸觀隱居之所便在薊縣周邊一座名叫玉龍山的地方,聽說是寧王妃曾對陸家有恩,蕭恒這才能把人給請來。

陸觀是帶著妻子董氏和女兒陸佩華一起來的,老兩口沒有兒子,僅有一個獨女。

陸佩華今年三十,曾有過段姻緣,但成親不過三年便與其夫和離了,膝下也無兒女,之後便回了娘家跟二老一起生活。

其實蕭恒早在二十餘天前就派人去接陸觀一家了,隻是薊縣離清源千裏遠,直到昨夜才把三人給接過來。

這會兒董氏和陸佩華未來見客,隻有陸觀坐在上座。

“小子沈策,見過老先生。”沈策衝陸觀長揖一禮。

作陪的沈進、沈清也向他施了一禮。

陸觀暗暗觀察沈策一番。

見此子年歲尚小,模樣靈秀,穿著布衣,看起來也是寒門出身,卻言行舉止落落大方,不卑不亢,陸觀心中當即有了初步判斷。

他雖是為還寧王妃恩情,才肯出山收徒,但到底是自己第二位正經收的弟子,他當然希望自己的弟子天資聰穎一些。

陸觀略一點頭:“寧王世子都與我說了,待你備好了拜師禮再來見我。”

一路趕來舟車勞頓,他這把老骨頭可得好好休息兩天。

這清源旱成這樣,陸觀思索著這光是準備拜師六禮,就算寧王世子幫忙去尋,恐怕一日兩日也難備齊。

沈策不知陸觀心中所想,聞言心中一喜,忙應道:“是,老師,學生這便去準備。”

他可是聽小妹說了,這位陸老先生學問可大了,是寧王世子好不容易給請來的。

如今聽到他真要收自己為徒,沈策自然是歡喜的。

沈進和沈清也為沈策高興。

時下的老師可與後世不同。

所謂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

一旦拜了師,那就是學生敬其如父,師者傾囊相授,從此關係緊密相連,僅次於父子。

再則這年頭想要拜到一位好老師,那可不是一般的難。

於是兄妹三人又一起去為陸觀準備拜師禮了。

沈清當然要先去跟蕭恒打聽打聽陸觀喜歡啥。

“陸老先生也沒什麼特殊的愛好,就是他近些年作的詩,十首有八首跟吃有關。”蕭恒這樣回道。

沈清心中便有數了。

這是個吃貨。

吃貨是最好搞定的。

沈清當即問孤燈要了個食盒,和大哥二哥坐著馬車出了縣城,過半時辰就回來了。

三兄妹也沒跑多遠,出縣城就是為了掩人耳目做做樣子。

回來時馬車上除了多了芹菜、蓮子、紅豆、紅棗、桂圓幹、臘肉這拜師六禮外,食盒裏也裝了三道菜,分別是白斬雞、清蒸鱸魚和紅燒肉。

菜有點冷了,沈清特意讓蕭恒的廚子熱一熱,再給陸觀送過去,沈策則準備筆墨寫了幅拜師帖。

拜師帖的內容主要就是讚美下老師,再表明自己願投門下的心意,最後再示以誠心,日後一定會尊師重道,不忘恩情雲雲。

沈策如今已經會作一些小文章,寫個拜師帖也難不倒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