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一肚子壞水(1 / 2)

沈清聞言沉默了會,才開口:“老夫人,您節哀。”

董婧妤:……

陸觀、董婧姝、陸佩華:……

陸觀看了沈清兩眼。

見小丫頭一本正經的模樣,也拿不準她這話是個啥意思。

他跟沈家兄妹朝夕相處兩年了,自然能看出沈清的不一般。

雖說他有時候也嫌這小丫頭詭計多端、目無綱紀,還帶壞了他小徒弟,簡直是隨了她大舅,但不得不說這小丫頭解決問題有一套辦法。

就比方說他聽人說這小丫頭當年慫恿眾人逼馬文會帶頭鬧事,不管這小丫頭當時是咋想的,結果是解除了清源的危機。

再比方這小丫頭去年狀告高金寶。

原本像高金寶這樣做小買賣的,沈家去告人家,倒顯得恃強淩弱,可結果卻是沈家名利雙收,沈家不僅博得了個好名聲,還杜絕了往後再有人剽竊沈家的包。

他讓大姨子把秦家的事說給這小丫頭聽,一來是存著試探之意,二來也是想著,萬一這小丫頭有為秦家平反的辦法呢?

沒想到小丫頭就回了這麼一句話。

沈清見眾人都盯著她,輕歎一聲,才看向屋裏的下人:“你們先下去。”

秦家的幾個丫鬟婆子看看董婧妤,董婧妤眼睛微閃,衝眾人擺擺手:“都去外頭看著院子。”

“是。”眾人這才動身。

待人都走了,沈清才問:“當今全國鹽場,每年產鹽多少?”

陸觀好歹當過九年官,聞言道:“至少一百五十萬引,每引折鹽三百斤。”

沈清:“那每年朝廷收的鹽稅是多少?”

陸觀:“約兩百多萬兩。”

沈清算了算,道:“也就是說,一斤鹽朝廷隻抽稅四五文錢。”

陸觀:“正是。”

沈清:“可山西的鹽價,便宜時也要四五十文一斤,扣除鹽商買鹽及運輸的費用,成本多不過十餘文,就說山西的鹽,一斤便至少有二三十文的利潤,憑商人怕是吞不下這麼多。”

陸觀:“你說的不錯,鹽商想要拿到鹽,上下打點使的銀子,可是朝廷鹽稅的數倍。”

沈清:“這麼算起來,光是鹽一項,每年有人要從中貪個上千萬兩銀子,這其中牽扯多少人的利益,豈是一個巡鹽禦史能左右的。”

陸觀歎氣:“確實,當年我那連襟幹了件蠢事。”

人人都算得明白的賬,太祖皇帝和太宗皇帝又豈能不知。

江南三個織造局,鼎盛時候,光是工匠便有數萬人,可朝廷每年給三織造撥的經費,攏共一二十萬兩銀子,這點銀子又要給工匠發工錢,又要采購最好的蠶絲、貨物,怎麼夠用。

這鹽的利潤誰貪都是貪,不如讓吳家搞點銀子來供織造局的經費,這才是吳家人時不時擔任巡鹽禦史的原因。

鹽政貪腐現象是沉屙宿疾,哪能這麼容易解決,當年他那連襟便是有心想將此事捅個窟窿,槍頭也打錯地方了。

董婧妤:……

她雖心中驚訝沈小姑娘突然換了個人似的,分析起政事也頭頭是道,但聽兩人這麼說,還是鬱悶非常。

她知道自己亡夫蠢,但兩人不能不能不要重申一遍?

她擦了擦眼睛:“這麼說,我秦家白白死了幾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