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青看著眾人不吱聲,笑著說道:“我先說說為何我將我三哥排名千古明君第三檔首位。”
“首先是文治武功方麵。靖難之役,我三哥手裏隻有八百士兵,他依舊敢發動清君側。”
“而且我要告訴諸位一個載入史冊的事實,那就是當我三哥靖難起兵時,他本人已經離開燕京,可是北方的蒙古族依舊不敢踏入大明帝國半步。是何原因?”
“那就是我三哥還是藩王駐守燕京時,蒙古人被我三哥打怕了,他們從骨子裏懼怕我三哥!”
李長青停頓一下,看著楊堅等人繼續說道:“我三哥還是我們華夏曆史上第一個將獨立領地重新奪回的君主。”
“諸位心裏都清楚,你們執政期對邊境管理都十分稀鬆平常。在永樂時期,安南和朝鮮屬於兩個十分獨特的存在。可實際上這兩個小國家在很多時候都是屬於我們華夏的一部分。”
李長青說到這裏,目光看向劉邦、劉徹、劉秀三代,繼續說道:“三位對安南以及朝鮮很清楚吧?”
劉邦三人點點頭。
李長青繼續說道:“從漢朝以後。由於朝鮮獨立,自此之後,朝鮮就變成了一個獨立的王國。到了五代十國的時候,安南趁著中原王朝戰火紛飛,也開始獨立成國。”
“這個時候就顯現出我三哥對於邊防的重視程度。”
李長青目光看向朱元璋笑道:“若不是老朱你定下朝鮮為大明王朝藩屬國,我三哥執政期間可能連朝鮮王國都拿下了。”
“因為老朱,我三哥不敢違背明祖訓,他的目光投向了安南。並且派出了三十萬大軍,徹底將安南收歸於大明的版圖之中並且還在安南設置了布政司。”
李長青目光掃過楊堅等君主,最後目光看向朱棣說道:“我三哥華夏史上唯一的一位五次禦駕親征的皇帝,並且他都是衝鋒陷陣在前。”
“日月山河永在,大明河山永在!”
“這是我三哥每次衝鋒陷陣的口號!”
劉邦和劉徹以及劉秀和楊堅對視一眼,心裏已經開始默默認同了,但還是不自覺的對比著自身的功績。
因為他們雖然沒有五次禦駕親征,但不同的朝代,他們自覺所做之事不見得就差了朱棣哪裏去。
李長青看出來了,繼續說道:“我三哥是華夏曆史上第一個重視海洋戰略,並且在你們諸位還將目光放在潘邦的陸地上時,我三哥的目光已經放在了全球。”
“因為華夏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農耕社會,曆代的君主都將農耕作為立國之本,所以你們在製定政策的時候,往往都是重農抑商。”
“可是真要發展成為強國,沒有商業的繁榮怎能國富民強?”
李長青停頓一下, 看向嬴政笑道:“我政哥最深有體會,畢竟他都親自經商了。”
嬴政白了李長青一眼,看向眾人說道:“咱賢弟說的沒錯,一個國家走到最後的一統寰宇、國富民強,沒有強大的商業基礎一切都是枉然啊。”
朱元璋接話說道:“長青說的沒錯,曾經咱一直抵觸商人,如今咱洪武那邊也是給商人提供便利的經商優厚,因為隻有這樣大明洪武已經飽和的國力才能衝破桎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