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周林並不想即刻稱帝,馮亮拱手出班道:“公爺,眼下北地的人口不足、物產不豐,很難以一隅敵全國。臣堅持認為咱們應想辦法與朝廷罷兵息戰,休養生息。”
“罷兵?憑什麼?”
一句話引得諸位武將紛紛搖頭。
鐵不花率先站出來道:“大明犯我在先,公爺若不反擊豈不顯得怯弱?大戰一起,咱們完全可以從朝鮮得到源源不斷的人口和資源。他若不給,程繼業隨時可以上門討要。”
國都外駐軍還不準朝鮮在附近駐紮超過一萬的人馬。周林算是把朝鮮國王死死攥在手中。
乃爾不花點了下頭道:“前往倭國的水師戰船已經返回旅順。船上裝載的白銀夠咱們打場大戰的。
此外,本帥已命令跟隨鄭和出海的水師戰船駛往長蘆待命。如有必要,船上的海軍陸戰隊可以擔任攻擊北平的先鋒。”
“你們是不是早就想對大明動手?”
聞聽此言,周林微皺雙眉。
乃爾不花輕笑一聲道:“如果太祖在,吾等倒不建議你謀反。但從建文那個幼衝開始,本帥和諸位同僚就在替你謀劃布局。”
弘吉剌氏走過來道:“當今陛下並沒有給過你任何實質性的幫助。從你替父報仇起,都是太祖皇帝和我們這些老朋友在不遺餘力地支持你。
相反,現在的皇帝和他的兒子們始終沒有視你為親信,隻是想利用你的才能和背後的資源。”
周林聞言一愣,詫異地看向李朝宗。
眾人之中,李朝宗算是正宗的儒學傳人,思想相對保守一些。周林很想知道他的意見。
見他看向自己,李朝宗捋了下胡子道:“老夫喜歡新學裏的思想。誰當皇帝不重要,讓大明強盛、百姓幸福才是關鍵。當周公,老夫讚成;當皇帝,老夫也不反對。
但老夫仍然要用楓林先生的名言勸誡一句:‘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等北地超過江南,你自然可以號令天下。”
“我不同意!”
恰在此時,帳外走進一人大聲反對。
眾人抬頭看去,隻見賈婉如風塵仆仆地闖了進來。
“婉如……你怎麼來了?”
自從回到大明,周林還沒抽出時間看望母親和幾位夫人。
“我不來,你恐怕就要失信於天下了。”
婉如白了他一眼,掃視眾人道:“各位的心意皆是好的。可夫君曾經向天家承諾過不會篡位登基。
不管當時出於什麼樣的需要說出此話,他都不能輕易反悔。如果各位執意要換掉皇帝,請等夫君百年之後!”
主母發話,其他人自然不好反駁。眾人隻能暫時保留意見。
李朝宗聞言一笑道:“婉如說得不錯。老夫也認為國公應該效仿魏晉舊例。”
魏晉舊例?
那可不隻意味著要讓下一代登基,還意味著儲君未定。
琢磨過味的幾位外祖父頓時活動起心眼。
周林現在有四個兒子,除了最小的賈儒義沒有什麼勢力外,其他人基本都已經有了固定的封地和勢力。
別名黃台吉的周儒思未來可以掌控女真各部,別名也先的周儒禮可以掌控蒙古諸部,嫡子周儒頌則有鄧初一等原北平將領追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