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君權臣權之爭(1 / 2)

這話一出,弘治天子瞪大了眼珠子。

沒錯,大唐由盛轉衰的原因主要是什麼?

主要還是邊軍太強大。

唐軍一開始主要采用府兵製,但是隨著府兵數量越來越多,加之唐皇朝的土地兼並,能夠分給府兵的土地越來越少。

但是唐皇朝有持續的對外征戰的需求。

在這種情況下,唐皇朝改府兵為募兵,即長征健兒。

邊鎮戍兵自開元二十五年(737年)起,正式實行招募製,因為要長期服役,招募的戍兵被稱為長征健兒。

他們由邊地將帥長期統率,逐步形成了將帥專兵的局麵。

長征健兒代替了原來輪番戍防的府兵,是唐代兵製變革中的重要內容。

這種變革招募製的雇傭兵、職業兵代替了征兵製的義務兵。

邊軍將領,掌握了手中的權力,當實力愈發強大的時候,就會對皇朝進行背刺。

唐皇朝改府兵為募兵十八年後,就爆發了安史之亂。

唐朝一個蒸蒸日上,給萬國來朝的強大帝國,就這樣被他們搞覆滅了,

而現在大明也麵臨著這樣的困難。

他們竟然把幾十萬的軍隊都聚集到了邊疆。

這些人並不同於普通的衛所兵,他們是邊軍,擁有最好的兵器,擁有最好的鎧甲。

他們在邊境還有自己的屯田之地,他們的將領是相對固定的。hTTps://M.qQΧδ⑨.COΜ

那麼一年兩年還沒有什麼,可是五年後,十年後,三十年後,五十年後呢?

這些邊軍就會被牢牢的掌握在邊軍的軍頭手裏。

那麼他們對大明忠心那倒沒什麼,萬一有一天他們隊大明不再忠心了呢?

封建時代,沒有任何一支軍隊,沒有任何的勢力團體,是絕對忠誠的。

從古到今,隻要有一幫人聚集到一起,那就必然形成自己的訴求。

“天子,兵強馬壯者為之。”

“這個道理,陛下應該懂!”

“陛下就算不懂,那麼那些大臣也該提醒天子。”

“本官也想不明白,為什麼那些大臣沒有提醒天子。”

弘治天子看一下旁邊的趙遠鬆,眼中滿滿都是糾結。

在他看來,趙遠鬆能夠說出這些話,可以看得出這趙遠鬆是絕對有才華的。

既然這趙遠鬆那麼有才華,那麼這趙遠鬆就不可能不知道,或者猜不出來,這些文官為什麼要這樣做,

就像剛才趙遠鬆所說的,他們有他們的需要,又或者說,那些軍隊的軍頭,給他們送了銀子。

趙遠鬆能夠聽到弘治天子心裏麵說什麼一樣。

隻看見趙遠鬆搖了搖頭,說道,“一開始,本官以為,可能是某些文官士大夫收了邊將的銀子,再勸陛下加強了邊軍重鎮。”

“但是本官想想,應該不是。”

“九邊重鎮的那些將領,就算出手再闊綽,也隻能賄賂一些文官,但是他們賄賂不了所有的文官。”

“那麼幾乎所有的文官,起碼大多數的文官,都支持建立九邊重鎮,那麼就是他們本身訴求的事情了。”

弘治天子深深地看了一眼趙遠鬆,心越來越冷,仿佛墜入到了深淵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