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看到有讀者說無腦,我隻能說很多讀者根本不了解這個時期的曆史情況。
更不要拿現在的社會認知去代入那個時期。
再次重申,我將這本書開始的時間線定在1982年,就是因為1982年到1984年底是香港最後一段三不管時期。
另外,在香港的問題上,英國和我國的利益訴求是完全不同的。
當時在談判時,撒切爾說:如果不是英國統治香港,香港必然會衰退。
而鄧表示:主權問題沒得談。另外在接下來十五年港島如果在社會層麵出現混亂,我國會重新考慮接收香港的時間和方式。
從這點上,雙方的訴求就是完全不同的。
尤其是在談判之後,英國就不停的在香港埋釘子,埋雷。
有興趣的可以自己去了解一下。
實際上顧笙的身份,在英國人看來就是個很好用的釘子。
再談談富豪,你們有人以為香港的頂級富豪對香港、對英國很重要?以為他們的影響力很大?
先想想英國在香港的利益是什麼?
這個時期英國的經濟並不好,並且在全世界範圍內殖民地影響力衰退。
英國國內正在國企改製,導致國企資產流失,大量工人下崗。
英國在香港的述求是通過金融和房地產的手段在香港進行收割,來反哺英國。
而這個時期,英國資本在香港受到華商的威脅和挑戰。
當時華人受到傳聞影響在將資產轉移,而英國卻在每年持續加大在香港的投資。
直到1992年,英國在香港的控股公司,仍然占據了香港股市資本的30%。
這個時候的華商和英國人實際上是競爭關係。
這就是時代背景。
……
插一句,張子強在1991年搶了運鈔車1.6億港幣,由於沒有證據,在法庭上被判無罪。隨後發動輿論造勢施壓,港英政府還賠了他800萬。
隨後他在1996年綁架李澤钜勒索10萬,1997年綁架郭炳湘勒索6億,在這之後他也沒隱匿行蹤,照樣花天酒地。
直到1998年在國內弄800公斤炸藥準備去香港玩個大的,這次才栽的。
……
再來說說顧笙,他喜歡錢,但他更不喜歡受氣。
從最開始的一個劇情就表明了這一點,就是顧笙和洪泰陳眉發生衝突,蔣天養調和。
顧笙越想越氣,直接將陳眉從樓梯上推下去。
最開始我寫的是顧笙表麵答應,轉身回去就讓人砸了洪泰的地盤。
不過寫完後發現不對,這不是顧笙的性格,然後又推翻重寫的。
退一步越想越氣,當場就把仇報了,這才是顧笙的性格。
實際上顧笙現在已經比那時候“沉穩”很多了,為了吞下弘基地產,忍了郭家很久了。
(你們沒想到吧?顧笙其實已經很沉穩了!!!)
另外,很多人大概沒意識到7秒的危機感應能做到什麼。
7秒聽起來很短,百米世界冠軍隻需要9秒多。
以顧笙的身體素質,7秒鍾,在寬敞地方能竄出六七十米,哪怕愣一下神,也能竄出三四十米。
除非是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否則就是火炮洗地,都未必能幹掉他。
而這個時期,全世界的黑幫都是巔峰時期,直到2000年後,各國黑幫才開始衰落。
顧笙就就抱著一個念頭,大不了換個地方重新開始,給他一年時間他都能打出一片天來。
這種情況下為什麼做事還要思前想後,衡量利弊得失?何況這本來就不是他的性格。
何況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貪財好色,暴躁易怒,膽大包天,喜歡炫耀,尿尿劈叉,充滿了缺點,這才是他。
(說個好玩的,設計這個角色的時候,我一直都是想著怎麼給他增加缺點,從沒想過他應該有什麼優點。)
。您提供大神不吃蔥花的人在港綜,你管這叫臥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