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天文學界熱烈的討論(1 / 3)

第131章 天文學界熱烈的討論

在宿舍中寫了兩天的論文,徐川本想第三天參加天文係那邊的會議,結果給天文院的邱晨院長打了電話一問,才知道會議又延遲了一些時間。

而且華國天文會在收到了南大上報的材料後,主動將這次會議從南大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的內部會議直接變成全國性的大型天文會議,屆時國內天文界的一些大佬都相關機構都會來參加會議。

一是一起研究討論參宿四氫包層內伴星對參宿四的影響,二是學習Xu-Weyl-Berry定理精準計算遙遠天體的參數信息的方法。

一種比以前更精確的計算方法,對於天文界來說,肯定是值得去學習的。

發明這種方法的人現在正在南大,請他上台做個報告和講解大家都能聽聽,能不能聽懂另說,但學習的姿態肯定是要擺出來的。

至於南大,那肯定樂意了。

組織這種大型會議對提升南大的影響力至關重要,無論是對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亦或者是南大本身,都能提升不少。

一周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徐川將兩份論文寫好後將Xu-Weyl-Berry定理精準計算遙遠天體的參數信息的方法投了出去。

至於投稿的期刊,他既沒有選擇數學期刊,也沒有選擇天文期刊,而是選擇了天文物理期刊《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年度評論》。

這個期刊的英文名叫做《Annual Review Of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創刊於1963年,由米國的Annual Reviews Inc.出版商出版,收稿方向涵蓋地學天文-天文與天體物理全領域。

這份期刊在天文物理行業領域中學術影響力巨大,屬於TOP期刊,國際一流期刊,關注度和專業度非常高,對原創文章要求創新性很高,過審難度頂尖。

但同樣的,它的影響因子高到可怕。

2016年,也就是今年,它的影響因子指數為34.226,高的離譜。

雖然《Nature》《Sce》這兩個學術界的頂級期刊影響因子同樣能高達40以上,但相對應的,它們與天文有關的子期刊就沒那麼誇張了。

比如《Nature》的子刊《自然天文學》的影響力就隻有10點左右。

相對《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年度評論》而言,就低了一個層次了。

當然,這也和《Nature》收錄論文範圍廣泛有關,從生物到醫學,再到自然材料自然天文等,收錄論文的範圍相當廣,也衍生出來了繁多的子刊。

而《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年度評論》則隻收錄天文學和天體物理方麵的論文。

在徐川看來,Xu-Weyl-Berry定理精準計算遙遠天體的參數信息的方法雖然是從數學延伸出來的,但它服務的對象並不是數學,而是天文物理。

所以投給《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年度評論》還是合適的。

當然,它投給數學期刊也沒有問題,隻不過這篇論文再投給數學期刊的話,他現在在物理上就真徹底被數學碾壓了。

而天文物理好歹也和物理沾邊,物數雙修,為了平衡一下,所以徐川選擇了將其投給天文物理的頂級期刊。

況且以《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年度評論》在天文物理界的地位,也不用擔心沉沒了這篇論文。

當然,在論文投給《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年度評論》的同時,徐川也順帶將其丟到了arXiv預印本服務器上,以供其他學者參考研究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