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功在當代,利在千秋(1 / 3)

第223章 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聽到徐川的話語,秦安國眼眸中瞳孔收縮了一圈,呼吸也急促了兩分。

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八十的效率,這太恐怖了。

按照目前他的了解,全世界各國利用核廢料進行發電,最高的效率也不到百分之五。

百分之五十,這效率翻了十倍。

如果真能實現,那核電站將可以大範圍的進行推廣,產生的核廢料如何處理也不再是問題。

“真的能做到這樣的轉換效率?”良久,秦安國帶著些希冀的問道。

徐川肯定的點了點頭,道:“這是肯定的,我們以前沒有找到合適的方法,但現在相關的理論和論文我已經做完了。”

一旁,老人的呼吸也微微有些沉重,似乎在消化這個信息,半響後才才開口問道:“你能做到?”

他對於這種核廢料重新利用發電相關的技術細節並不是很了解。

但他很清楚,核電站的核廢料如何處理,一直都是‘史詩級’的難題。

如果保存技術上如果沒有突破,還是像現在需要保存十萬年的話,恐怕核電站所有的收入用於這十萬年的核廢料保存都不夠。

更加危險的是,核電站發電是當代人收益,核廢料的保存卻是十萬年子子孫孫的事情。

如果有一代子孫不管了,或者是沒有錢管不了,那麼這些核廢料怎麼辦?

讓它泄露出來汙染自己的生存環境嗎?

如果能解決掉這個問題,那真的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造福子孫。

徐川點頭:“可以一試,不過我需要進行實驗完善理論,也需要幫助。”

“你需要哪些幫助?”老人開口問道。

“建立一所研究所,以及對應領域的人才、科研經費、以及相關政che的支持。”徐川開口道。

老人點了點頭:“這些都沒問題。”

古色古香的小樓中,徐川和老人聊了很長的時間。

從核廢料的重新利用,到終極目標可控核聚變

從國內的教育發展,到科研經費、知識產權等方麵的變革.

兩人聊了不少的東西。

但除了在科技上發表了一些自己的見解,以及對未來發展形式的一些判斷外,對於其他的東西,徐川並未多聊。

製度變革什麼的,其實輪不到他來插手。

他對學術之外的東西並不是很感興趣。

更何況,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文化和曆史,並不是國外的東西就一定是香的。

有時候很多東西引入國內反而會水土不服,一味地去學習,不加以思考反而會丟失自己的優勢。

相比較去幹這些‘外行’的工作,徐川更想去更遠的地方看一看。

那些沒有完成的工作,那些已經走到了個盡頭的領域.

他想去嚐試一下,去突破一下,去看看那未知的風景。

至於其他的東西,他並不是很在乎。

跟隨著警衛從小樓中出來之後,徐川抬頭看了眼湛藍的天空,零零散散的幾縷白雲鑲嵌著。

從現在起,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街道上,一輛黑色的國產紅旗停留在那裏,將徐川帶過來後,警衛敬了個禮,轉身離去。

紅旗車輛邊,一個相貌平凡,甚不起眼的中年男子迎了上來。

“徐教授,您好,我叫鄭海,是組織蔀的司機,您如果需要用車出行的話,吩咐我就可以了。”

看到徐川後,站在車邊的中年男子迅速走了過來,自我介紹道。

徐川點了點頭,上下打量了兩眼這個叫做鄭海的中年男子。

雖然自我介紹是司機,相貌看起來也屬於丟人群中就找不到人的那種,但那站的挺直的身姿,以及自我介紹時的精氣神,都告訴了他這個人來自哪裏。

不過徐川也沒在意,笑著握了握手道:“你好,鄭哥。”

聽到鄭哥這個稱呼,鄭海連忙推辭道:“徐教授叫我小鄭小海或者名字都可以,鄭哥這個稱呼我承擔不起。”

徐川笑了笑,沒在意這些細節,道:“那以後就多麻煩伱了。”

鄭海鬆了口氣,道:“這是我分內之事,沒有什麼麻煩不麻煩的。您現在要出行嗎?”

徐川點頭,道:“麻煩你送我去水木大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