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高能級中子輻照實驗(1 / 3)

第403章 高能級中子輻照實驗

大亞灣慢中子輻照實驗已經完成,從相關的檢測報告來看,這種利用氧化鋯作為添加劑和催化劑製造的碳複合材料,在抗中子輻照方麵的性能相當優秀。

雖說僅僅是低能級區域的慢中子輻照檢測,但優異的數據,足夠支撐徐川再次開啟破曉聚變裝置來一次氘氚點火,測試這種材料在真正高能級環境下的抗中子輻照能力了。

第一壁材料的研發,本身就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情。

他們能在迷霧中找到一條通向彼岸的道路,就已經很幸運了。

至於彼岸到底還有多遠,在真正測試完成後,就知道了。

相關的準備工作在眾多工程師與研究人員的忙碌下有序進行著。

經曆了一個新年,沉睡的破曉聚變堆將再一次啟動,隻是不知道這次,它帶來的是喜悅的好消息,還是將他們重新打回混沌的迷霧中。

與此同時,另一邊。

歐洲,日耳曼國北部的等離子體普朗克研究所中。

一群來自歐盟各國的等離子體物理學家正在一間偌大的總控製室中商議討論著。

破曉聚變裝置取得的先進成果,讓米國擔憂起了自己的國際地位,進一步的采取了更多的措施和手段。

ITER七個成員國由此變成了如今的六個。

而那位徐教授也一如既往的對此做出了回應了,高溫銅碳銀複合材料對ITER與相關的成員國取消出售就是回應。

不得不說,米國真是一根攪屎棍。

ITER近些年來一直在搖搖欲墜,好不容易重新燃起的一點聚變之光,但緊隨其後就被對方攪的搖搖欲墜。

或許他們會覺得將華國清出ITER後,就能阻止和拖慢對方在可控核聚變上的研究進度了吧。

但帶領破曉聚變裝置前進的,可是那位擅長於創造奇跡的徐教授,真要有那麼簡單就好了。

如今,ITER已經快名存實亡,歐洲這邊,在失去了能從那位手中獲取到高溫銅碳銀複合超導材料的機會後,普朗克等離子體研究所就是唯一的獨苗苗了。

盡管當初普朗克等離子體研究所和那位徐教授交易的是技術而不是材料,但相關的合同上也有規定,高溫超導材料技術僅限於普朗克等離子體研究所自用。

當然,這種合同約定對於他們來說有不少的辦法可以繞過去,但日耳曼和普朗克等離子體研究所怎麼可能將自己手中的優勢拱手相讓出去?

讓各國將經費和資金聚集過來,在他們這邊研究不好嗎?

反正理由也有,問就是合同約定。

基於此,歐盟其他國家也沒什麼辦法,最好的選擇就是同普朗克等離子體研究所一起合作了。

不得不說,在整個歐盟聚成一條心後,有了充足的科研經費和大量科研人員的支持後,螺旋石7X在可控核聚變領域的進度相當快。

原本它需要冒著第一壁受損的風險才能將高密度等離子體運行時長勉強到接近一個小時,而在其他國家的科研人員加入後,尤其是法蘭西那邊的數學家在針對螺旋石7X的高密度等離子體湍流重新設計一套控製方案後,運行時長已經接近了破曉創造的兩小時記錄了。

在看到了希望後,普朗克等離子體研究所也緊跟徐川的腳步,開始朝氘氚原料聚變進行深入。

遺憾的是,中子輻照難題始終猶如一隻攔路虎般,橫在前進的道路上。

哪怕是聚集了材料領域的專家,也始終沒法在這條路上推進那麼一丁點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