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激起千層浪,徐川在課堂上的回答,很快就被人傳遞到了網絡上。
當然,與之一起上傳的,還有他對KL-66材料的模擬計算結果。
他對於KL-66材料的判斷,在這個室溫超導領域流量爆炸的節點,可以說瞬間就引起了吃瓜網友們熱烈的討論。
【KL-66材料,川神出麵否定了,不是室溫超導材料,而是一種強磁材料!】
【嗐,空歡喜一場,要是真的就爽了,配合可控核聚變技術,電費我絲毫不懷疑能降到一毛錢一度。】
【模擬計算而已,當不得真。在複刻結果沒有出來之前,在沒有蓋棺定論的現狀下,任何人任何機構都不可能停下腳步,畢竟事關重大,傲慢就意味著敗北。】
【的確,川神這波有點莽了啊。等複刻實驗結果出來再表達自己的看法也沒問題的。】
【???川神表達一下自己的意見都不行了,這就被你們打上了傲慢的標簽?他老人家也沒說一定的結果啊,隻是根據計算分析做的初步判斷而已,而且結果都會上傳到arxiv上。】
【離譜,說傲慢的,你怕是連川神上傳的論文都看不懂,就懂一手大道理了。】
【我不懂超導材料,但是我懂南韓那個國家,指望南韓那個造假成癮的國家愛製造出超導材料,還不如指望小日子靠譜一點。】
【哈哈哈哈,6,絕殺!】
相對比網絡上的熱議,材料界對於這件事的看法倒是冷靜不少,不過也有不少人很是詫異。
誰也沒想到,這位大名鼎鼎的徐教授,這會就站出來表達自己的看法了。
盡管比起吃瓜群眾來說,材料界的科研人員更希望這種KL-66材料是一種室溫超導體,但科研精神讓他們在麵對這種事情的時候,會保持著必要的冷靜。
當然,這也和複刻實驗目前基本都還在進行中有關係。
按照arxiv上的論文步驟,複刻實驗的步驟其實相當簡單,隻不過時間就比較耗費了。
哪怕是第一時間就如同川海材料研究所一樣展開了複刻實驗,結果也還要再等一兩天才能出來。
而在複刻結果沒有出來之前,材料領域的研究員幾乎很少有出來表達自己的意見和看法的。
畢竟要是被打臉了,還是挺丟人的。
當然,像這位徐教授這種,已經做過了模擬計算,然後再表達自己意見和看法的,完全沒什麼問題。
哪怕是最終的複刻實驗和這些模擬計算有差距,也沒什麼可說的。
畢竟理論是理論,實驗是實驗。
隻是讓材料領域眾多研究員詫異的是,他的動作居然這麼快。
KL-66材料相關的論文公布到arxiv上好像還沒三天,針對性的形成能計算、聲子譜、緊束縛模型結果就做出來了。
這速度,未免也有些太誇張了。
加州,理工大學材料研究院。
兩名穿著白大褂的中年男子正在實驗室中悠閑的喝著咖啡,等待著在高溫爐中煆燒的銅和磷混合粉末。
按照arxiv上論文,這一步需要在550攝氏度的溫度下煆燒48個小時,讓混合物發生反應並形成磷化亞銅晶體。
而在過程中,隻需要穩定住真空爐的溫度就行,不需要其他的操作。
這對於如今早已經各種計算機智能控製的材料設備來說,簡直易如反掌。因此他們有著充足的時間在實驗過程中聊天休閑。
“聽說華國那位徐教授已經完成了對KL-66材料的模擬計算?表示它隻是一種強磁材料?”
喝著咖啡,霍恩比·伊登看向身邊的同事詢問道。
說起這個,同事點了點頭,道:“嗯,相關的論文已經上傳到arxiv上了,從那位徐教授的模擬計算論文的各項數據來看,恐怕這次KL-66材料,是室溫超導體的希望不大了。”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那位徐教授好像是一名數學家吧?”霍恩比·伊登想了下後問道。
聞言,同事伯恩·瓊斯笑了笑,道:“是數學家沒錯,但他同是也是一名頂級的物理學家、頂級的天文學家、頂級的材料學家甚至是頂級工程師,設計師等等。”
“別忘記了,高溫銅碳銀複合超導材料,就是他親手研發出來的。聽說他當初研發高溫超導材料的目的,就是為了可控核聚變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