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啊,非要較真,那就叫唄!這事說不明白,好像他們百騎衛辦案,就知道刑訊逼供,坐人罪名呢!
李寬請馬宣良跑一趟,去百騎衛調一下,蕭翼一案的罪證。
在等待證物期間,李世民還傳了膳,打算緩和一下劍拔弩張的關係。他還想著給李寬聘娶蕭瑀的幼女-蕭瀅呢,翻了臉,還怎麼親上加親。
“時文,你不要瞧二郎是行伍出身,他的才情、能力一點都不比為德、青雀差!”
“就在剛剛,還寫出了一首好詩。朕尤其喜歡那句-一身轉戰三千裏,一劍曾當百萬師。”
話間,李世民還讓王德拿給蕭瑀看看。老蕭本來是沒心情看的,可陛下都這麼說了,他要是不賣麵點評一下,著實的說不過去。
快速的瀏覽了一遍,蕭瑀放下詩:“詩是好詩,可這字嘛,殺氣太重,也不太工整,臣實在不敢恭維。”
蕭瑀秉性耿直剛烈,說話不愛拐彎,就算是脾氣火爆的隋煬帝,他也是照樣說不誤。李世民也正是因為看重他的出身和秉性,才三番五次原諒他的過失,屢屢重用。
“是啊!在朕諸子中,這孩子吃苦最多的,磨難最多的。”
“與他同齡的皇子都已經成家立業,就他一個沒著落。這些年在戰場上,也落了不少的傷,他。”
李世民這話還沒說完,馬宣良便捧著證物走了進來,請聖人驗看!
瞪眼馬宣良一眼,暗罵一句沒眼色,李世民扭頭看向李寬:“二郎,你說說吧!”
是,應了一聲,李寬讓內侍們抬來一張案子,將四幅字,一字排開,展現在二人麵前。
字不用說了,都是仿二王的,所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比如說,春秋時,晉文公喜歡穿著樸素,所有大臣也都在覲見的時,穿母羊皮做的外套,用牛皮來佩戴寶劍。
衛國的國君衛懿公非常喜歡養鶴,還給他的鶴予以官職封爵位,有些想討好國君的就給他獻鶴,衛懿公每次出去他的昭車上都坐著鶴。
楚靈王喜歡男子有纖細的腰身,所以朝中的一班大臣,惟恐自己腰肥體胖,失去寵信,因而不敢多吃,每天都是吃一頓飯用來節製自己的腰身。
聖人好二王之字,人盡皆知,像褚遂良,他不就是抓住這股風頭上位的嗎?
同樣的道理,朝中的不少臣工,心都是既羨慕,又嫉妒,都恨不得以身代之。
隨行就市,水漲船高,二王的真跡千金難尋,那假的也變得炙手可熱了。不僅能慰藉一二,還能附庸風雅一番。
長安城,一副能臨摹達七成真的二王字,就可以賣上百貫之多,而且還是供不應求。
李世民可是二王字的行家,手裏的真跡不少,好壞一眼就能看出。盯著看了一會,皺眉開口道:“寫這四幅字的人,有形無骨,有骨無意,充其量三三之數。”
說完,李世民還征求了一下蕭瑀的意見,老蕭撫了撫胡子,努了努嘴,搖了搖頭:“沒什麼天賦,再苦練也就這地步了。”
字肯定是假的,不僅李世民和蕭瑀看的明白,李寬也是老早就知道了。可讓人想不明白的是,這四幅補壁都不夠格的字,是怎麼成為蕭翼貪瀆證物的呢?
難道這字就是個幌子他們之間另有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