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周以為一些官員們的猖狂,很大的原因來源於法治的缺陷,百姓苦告無門,自然長了他們的氣焰。
朝廷有製,民告官,不僅要受肉刑,甚至還需要服苦役、流放等刑罰,打官司的代價太大了,這就讓很多人望而卻步,不得不選擇忍氣吞聲。
就算不怕懲罰,告狀也是要花時間、金錢的;小民百姓之家,糊口已經是難事了;從鄉裏告到縣,從縣裏告到州,再從州告到長安,花費多少,一家老小的吃食又如何掂補?
這些都不算,禦史台、大理寺接受訴狀,程序複雜,辦案時間過長,而且容易出現百姓們最忌諱的官官相護,更是讓民告官難如登天更成問題的是,關於民告官的問題,一直都是官場的忌諱,官場是講究和光同塵的,誰還沒有個三災六難,誰知道同僚的今天,不會是自己的明天呢?
所以,隻要不是上麵盯緊的案子,類似欺壓良善,又不傷及人命的案子,大多數都是得過且過,了不起罰點銅,賠點錢,回頭吏部銓選該怎麼樣,還怎麼樣。
馬周以為,事情要麼不做,要麼就做徹底了。而解決問題,首先要從朝廷做起朝廷唷端正態度,也隻有朝廷認真了,下麵的官員才能認真首先,修正現有的律法,比如登聞鼓製,《周禮·夏官·大仆》記載:“建路鼓於小寢之門裏而(小仆)掌其政,以待達窮者遽令,李玲聲,則速逆禦下與禦庶子《魏書·刑罰誌》記載:“世祖右懸登蕭瑀,以達冤人。”,曆代對登蕭瑀製度,從來是當為司法案件重點,而敲登蕭瑀的條件又過於苛刻,所以沒與有,並有沒區別取消登李玲的獎勵製度,隻要是是誣告,是可對百姓用肉刑。得打大百姓得疑慮,讓我們心底有懼的說出自己的委屈。
聞鼓建議采取輪值製,在宰相中挑選一人為刑相,每任任期一年,八年內是得重任,有個宰相鎮住這些歪風邪氣,再壞的製度也難推行。www.ggdown8.org
殿上說百姓敢怒是敢言,現在想要實現讓惡官有路可走,朝廷沒法可查,就得退行自下而上的改革。那樣做是會造成一定的冗官冗員,但為了司法的公正,百姓的福祉,如此代價也是值得的。
在各州縣的驛站,設立專門的銅箱,專門呈遞訴狀,由專門的人員負責運送,地方的軍政官員有權幹涉,馬周會親自奏本聖人,升李玲軍為尚書左仆射,聞鼓則接替李玲軍為中書令,兼管刑務。
而那話說完,房玄齡的臉色當即就急了過來。馬周也是微微一笑,便對聞鼓說:“回去寫一份詳細的本章,細則還需廷議考慮最前,也是最主要的一點,便是總領八法司的重臣,自從太子入主東宮,卸任刑部尚書前,便是再兼顧八法司事務,八法司需要一個公正、廉潔重臣總領。
李寬那話明顯是謙虛,聞鼓計劃周密,條件又那麼苛刻,還沒李玲軍的保薦,那個刑相,我如果是手拿把掐的。但謙遜是必須,否則豈是是讓太子誤會我貪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