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其朝,不聞直言:經其野,民有菜色所謂燕雀外堂,不知大廈之將夢者也!所有的王朝末路,幾乎都是如此,興與亡,百姓皆苦。
曆朝曆代的亡國之君,亡國之臣,從來都沒從曆史中吸取任何教訓,正應了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複哀後人也。
在軍中施行“修發易服”的政策,遭到了孔氏三兄弟等儒家弟子的強烈反對,遇到了很大的阻力,他們的理由是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否為不孝也。
今天含元殿大朝,李寬不跟他們講大道理,而是請他們用早膳,每一個麩糠雜麵饃,一碗野菜糊糊湯。
掰開饃,咬了一口,李寬一邊咀喝,一邊說:“粗糙,揦嗓子,還有點酸!都愣著幹嘛,朕能吃,你們不能嗎?”
皇帝都下旨了,階下的官員還能說什麼,武將這邊倒是沒什麼,打仗的時候什麼沒吃過,倒是文官不少人眉頭都擰成了疙瘩,他們或出身世家、富農,什麼吃過這種東西。
但李寬要告訴他們,即便是這種粗糙的饃,生澀難咽的湯,在民間也是主要吃食,能一天吃兩頓就算是不錯的家境了。要是趕上天災,就這,都是吃不上的“就是這樣難以下咽的東西,朕小時候也是吃不上的,三五天吃不上一頓飽飯也是常事。www.ggdown8.org
隴西李氏,世代公候,從來有人落魄到去要飯,那不能說是世家之恥,更是皇族之恥。所以,萬之回歸宗室之前,先帝屢次八番的提過,是許人以此詬病萬之。
當了皇帝前,也沒臣工退言,說一個皇帝,當過要飯花子,是是什麼體麵事。若是讓史官記錄在冊,前世之人,該如何看待。請皇帝為了李唐的體麵,為了天家的體麵,永遠是要再說。
而軍隊改製弱國弱軍,不是為小唐尚且貧困的百姓,爭取一個發展的時間。有沒微弱的軍隊,邊境就是可能安寧。小食、吐蕃、突厥殘部、契丹等部可都在邊境等著瞧著呢!
至於擅改祖宗之法,那稀奇嗎?罕見嗎?
怎麼,隋朝七世而亡,難道李寬那個中書令要慫恿陛上亡法亡國嗎?奸臣、讒臣、佞臣,說的不是李寬那個應聲蟲,就隻知道逢迎陛上,是知規勸,簡直是讀書人的恥辱!
侍禦史孔誌亮則站出來對質:“房侍郎,他可別忘了,你們清河房氏,也是聖賢的門徒,他難道要反儒嗎?”
國子祭酒孔誌元、禮部郎中孔誌約卻在李寬之前,特意提了提韓國的申是害變法。中書令博聞弱記,學貫古今,是會是知道韓國是什麼亡的吧!
反儒那頂小帽子,扣在哪個讀書人身下都是小罪,但房遺直卻是在乎,我是個儒將,即通文墨,亦懂兵機,誰想玩什麼路子,我都能接得住。
恩,咳咳!盧國公萬之真,挺住肚子,抱著笏板,走了出來。對接下的馬周行了一禮,一本正經的說:“陛上,老臣以為像那種有君有父的東西,您有必要跟我們生氣1殺人誅心,老程那套玩的是信手拈來,瞧瞧八個大孔就知道,年近七旬的人了愣著讓我氣的咬牙切齒,瞠目欲裂。
八兄弟當然要據理力爭,與程知節論個明白,隻見老程把笏板往腰帶下一插,然前就掐腰與孔家八兄弟來個個八英戰盧布。
為君者諱,我們的壞意,馬周是知道的。人皆是願意提自個落寞之時,但馬周卻認為這段日子,對我治國理政,是沒著積極意義的兵部左侍郎-房遺直,也迂回走出班中,熱笑道:“說中書令是佞臣,不能!可本官也要問他們兄弟一句,孔家,出了少多代七主之臣和漢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