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了那個不會幹活的陳莊頭之後孫新的莊子之上馬上忙碌起來,轉進八月份,種下去的夏花生要收了。
原本那些佃戶和孫新簽的合同都是承包自己田地的,收花生這事不用他們幫忙,可是現在他們土地之上的玉米都已經種下,在孫新的統一管理之下,事後這些田地並不需要人一直盯著,隻要一些人力時常去維護就行,聽說孫新這裏組織要統一收花生而且還能給工錢之後許多承包了那第一批田地的佃戶都一起來幫忙。
因為莊子裏事情太多,扈三娘肚子大了也沒時間照顧她,正好扈三娘也想回娘家去一趟,所以收割前孫新便送扈三娘回了獨龍崗。
而孫新則是卷起袖子下田地裏去幹活,踏踏實實的忙了四天。
最小的徒弟解寶已經完全可以獨擋一麵,雖然他的年紀才十四歲,可如今指揮起人來安排各種活計和李直、顧甲、鄒淵三個莊頭已經沒什麼區別,而解珍雖然腦袋聰明,但是做事時總是不願意多動腦子,隻要做得出來就成,加上鄒潤這個不動腦子,但手腳特別勤快的徒兒,兩人湊在一起正好互補,大概能分擔一個莊頭的工作。
四天的過程之中,孫新也在悄悄觀察著陶宗旺幹活。
他發現陶宗旺這人果然是個能幹活的材料,平時陶宗旺話不多,但是並不沉悶,哪怕是跟不太好相處的顧甲也經常能聊的有來有去的,再說到幹活之時他又不會懶懶散散,帶領來的幾個莊客很聽他的話,別人要他幫忙他二話不說挽起袖子就去。
至於幹農活的方式,陶宗旺開始自有自己的想法,看見孫新的許多做法和自己不同時都采取保留的態度。
但是時間久了,他漸漸也就發現孫新處理田地中各種事情自有一套新奇的思路,思索一番之後他卻覺得孫新的方法有效率,沒過幾天在孫家莊中做事情,跟孫新風格最像的居然就是陶宗旺和他手下的那十幾個莊戶。
幹活時孫新也和陶宗旺談論一些種田的經驗,幾番交談之後陶宗旺暗暗心驚,他本以為自己家裏世代都是佃農,在種田上已經是十分精通了,卻沒想到孫新往往能提出一些他聽也沒聽過的觀點,而且說的頭頭是道。
雖然很多事情他也沒有去實踐過,但是光是聽孫新說,他就覺得合情合理,絕對不是空穴來風。
孫新治理孫家莊所提出的那一係列方案更是讓陶宗旺覺得耳目一新,這些方案在孫新的手下一弄起來,不光他們這些佃農日子好過了不少,而孫新的收成卻似乎非但沒有減少還比其他的地主要多不少,時間一久陶宗旺心中原本那一點子自傲的心情也都消散了。
“沒想孫新官人如此年輕卻懂得如此多的稼穡之事?”
“我在瓊州當軍戶時家裏也種了不少的田地,在南方不像咱們北方人口多,是需要自己開荒的,這田間管理的本事漸漸也就練了出來。”
陶宗旺聽了笑著點頭心裏卻是不信。在南方種地的農民他也接觸過,那些農民雖然種地的方式和他們不同,這年頭的南方還有許多未開發的土地,據說極南瓊州更是苦惡瘴厲所在,那裏農夫因為地廣人稀所以有點大規模經營的意思,但是從沒有一個人眼光能像孫新這般長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