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 渤海大戶辦工廠(1 / 2)

定下了目標之後孫新就開幹。

這兩天打聽後他們已經知道此時自己所在的地區是長白山以東的淥州,此間原先是渤海人的地盤,自從金人到來之後渤海人長白山部有一大部分被金人殺死,剩下的全部被金人收歸。

現在的淥州境內女真人地位最尊崇,接下來是渤海人,漢人,奚人。

直接從從登州往金國的商道從高麗走是最方便的,淥州是必經之處,另外一個金國對外交際的地方就是率濱府,也就是後世海參崴那一塊,不過那地方實在是太偏遠了,在這年頭說是府但是轄下人口不滿十萬,大多數還是各種漁獵民族,從那裏上岸的話,光是麻紗的運費都不夠成本。

淥州境內正靠長白山南麓,皮貨產量也夠高,想要建皮革廠這裏是最方便的地點。

確定下計劃之後孫新他們接下來的時間便在這個小城裏放出消息,尋找有沒有本地的貴族願意和他們合作辦廠。

雖然這個地方地處偏僻,但是就像孫新之前所猜測的一樣,大宋的使團來到的消息還是早已在此地的上層階級之中傳開。

孫新他們放出消息後不久便有楊家的人找到他們,出麵的人名叫楊容,孫新他們找關係確認身份之後才知道對方是渤海大族楊氏的宗親。

渤海人在金國地位和漢人等同,但在遼國地位很高,孫新對於渤海族的記憶不深,但是也記得完顏阿骨打的謀士中有一位楊樸,是從遼國投女真的叛官中的佼佼者,一問之下果然這渤海楊氏就是楊樸的近親。

楊家在淥州勢力極大,想要罩住一家皮革廠不難。

正式和楊氏談判這天大宋鈐轄馬政也跟著孫新的人一道出麵。

在淥州開設皮革廠這事情沒瞞著馬政,孫新這幾天的運作也是讓他看在眼裏。

對於孫新想要在經過開設商業馬政毫不意外,孫新是個地主,能陪他一起北上就已經算是敢於任事了,總不能要求人家一個小牌軍來到北邊還不求利益吧?

孫新主動說出事情一旦成功就給給馬政一筆兩百貫的報酬,馬政立馬表示全力支持。

此次出使金國馬政隻是火線上陣的文官而已,哪怕是把事情辦成了,他的利益也隻能找童貫集團去索要,他也不想著像李良嗣妄圖的一樣把持宋金之間的貿易,這兩百貫算是意外之財,反正在館舍裏頭也沒人來找他,閑著也是閑著,出去掙點外快正合適。

馬政出麵後事情談的很順利,渤海人雖然漢化了幾百年,但是底層做事邏輯上依舊帶有北方民族的豪爽性格,既然孫新給的條件兩邊都覺得合適,也就不再拖拉。

楊氏同意了孫新對半分股的方案,兩方共同在淥州靠近高麗的邊境建設皮革廠,建好廠之後由孫新負責技術和包銷,楊家負責從淥州收購原料,打點關係。

把合同定下來的時候,樂嗬的手都在發抖,哪怕不計算能夠借此在淥州打下監理會的勢力這麼一個場外因素,光是算了一下市場前景,這家皮革廠運營起來每年大宋就是上萬貫的利潤,而且建廠的錢大多數還是由楊家給他們墊的,隻要掙到一年的利潤,去年監理會上的賬基本上就能平掉了。

而每年五千兩的進項對於身處苦寒之地的渤海楊家來說也是很了不得的數字,接著楊氏的人又主動提出可以幫助孫新在淥州包銷麻紗。

這些人事先做過調查得知了孫新在登州有挺大的麻紗產業,但是了解的似乎不太充分,孫新笑著說他們的淥州隻怕消耗不掉他的麻紗產量時楊家還頗疑惑問了一下孫新能夠拿出多少麻紗來。

孫新張口說了一個四百萬斤的數字,直接把楊家人給嚇懵了,甚至是一旁陪坐的馬政也是在反應過來之後目瞪口呆的看向孫新,這數字幾乎能和整個山東的麻紗產量相提並論。

他原本以為孫新隻是個有錢的地主而已,卻沒想到對方居然占有這麼大的生產資源。

當得知孫新擁有的麻紗產量和他所爆出的驚人價錢之後,楊家的人馬上重新討論起來,過了半個時辰之後對方出來這回態度明顯熱情不少。

楊家表示孫新隻要把麻紗運到淥州,他們就可以以一斤麻沙七文錢的價格收購,孫新的登州廠出廠一斤麻紗成本價不過是三文上下,若是即使是加上運費七文錢也足夠回本了,樂和聽的眼睛發亮,手在下麵直扯孫新的衣袖。

可是孫新卻不為所動,隻說自己想要回去想想。

對方一直把孫新登人送回了驛站,還送上禮物,表示說這是給宋國使節的一點意思。

關上門後樂和早已是喜上眉梢:“想不到他們真能吃下這麼大筆的貨物,剛才為什麼不賣呀?不賣的話再談談價錢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