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就在王顯國等人陷入困境時,這邊的陳念卻順利地出奇。
這幾天的時間裏,除了他自己學習所帶來的源點,之前指點李想、讓他產生知識增量的行動總共也為他提供了0.06點的源點,加總起來,他手頭的源點數量達到了0.61點。
球麵鉸接結結構、並聯動梁超低速液壓係統、大容量電容技術、AlloyC材料配方已經全部完成了解析,總共才消耗了0.24點源點。
剩下的0.37個源點再攢一攢,要不了多久,就又可以解決一個焊接技術的問題了。
對陳念來說,技術解析不算太大的問題,但怎麼合理把技術拿出來,卻讓他有些犯難。
直接上交吧,顯得有點太不可思議了。
畢竟他是一個人,又是搞材料、又是搞發動機、又是搞機體設計的,本來就沒什麼說服力,現在又加了一項冶金……
跨度有點大啊。
如果真有人追問起來,怕是很難解釋……
----哎?
等等。
誰會問啊?
陳念突然反應過來。
技術是真的嗎?
是啊!
過程有泄密嗎?
沒有!
對國家發展有幫助嗎?
那可幫助大了!
那你管他是哪來的呢?
喲,是這個道理!
他的腦子裏仿佛自動說了一段相聲,隨後,他的念頭瞬間便通達了。
是啊,其實自己根本不用考慮得太複雜的。
畢竟,技術解析的結果是存儲在自己的腦子裏的,每一項原理自己都可以解釋清楚,再加上自己持續的學習不斷鞏固基礎知識,無論他們怎麼問,都不會露出破綻。
至於為什麼研究的進度這麼快,跨度那麼大?
如果“天才”一個詞還不夠解釋,那你們就解釋成特異功能好了,反正也不可能有人做殺雞取卵、切片研究的事情。
想到這裏,陳念滿意地點點頭,轉身回到書桌前,開始往紙上謄寫大容量電容器製法的技術和工藝要點。
其實大容量電容的技術並不算神秘、複雜,它隻能說是……繁瑣。
無論是真空沉積工藝,還是無感繞法鍍金工藝,原理都不複雜,隻是具體的工藝細節和過程,都是一點點實驗出來的。
這個過程在華夏持續了小十年的時間,10年前後,國內的電容技術開始追趕上國際水平,現在陳念所做的,是將這個過程提前7年。
完成了電容技術的文檔,陳念又開始繪製液壓係統的圖紙。
這一次,他沒有再像之前一樣畫出完整的圖紙,而是隻畫出了關鍵的結構。
信息給到位,相信任何一個機械領域的專業人員,都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順著自己的思路推理出真正可用的結構。
這樣一來,陳念的時間也被節省了下來。
一直到淩晨三點,他終於完成了近期所有解析成果的輸出,隨後又花了小兩個小時的時間把紙質文檔掃描到了配發給他的專用保密終端電腦裏。
隨後,他打開內部郵箱,上傳附件,分別填入胡煦、陳果、雷剛三人的名字,分成三封郵件發了出去。
AlloyC材料配方當然是發給胡煦的,液壓和電容技術則同時發給了陳果和雷剛。
主要是他不知道誰具體負責這一塊,發給“大總管”陳果和項目PD雷剛肯定沒錯……
……
兩個小時後,606所的一間辦公室裏。
王顯國已經徹夜未眠,他的手邊是已經裝滿了煙頭的煙灰缸,眼前的電腦屏幕上則是空白的文檔。
在這一夜的時間裏,他無數次地在這篇文檔上打字,但最終又被他刪掉。
因為,要讓他做出那個決定、讓他向上級開口說“實在不行我們就做些讓步”,實在是太難了。
606所確實麵臨過很多困難,也遭遇過很多失敗,但從未退縮過。
這裏的研究人員總是相信人定勝天,總是相信隻要全心全意地去付出、去奮鬥,早晚有一天能達成那個期盼的結果。
哪怕是WS-10項目連續遭遇失敗時,也沒有人提出過放棄。
可這一次,似乎“放棄”這件事情,成了唯一的選擇。
因為,主動權完全在別人的手裏,己方根本做不了任何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