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就是十萬頭豬,抓三天也抓不完!【求訂閱求月票】
見司馬俱如此表現。
徐和不由的有些好奇。
“司馬兄,上麵寫了什麼?”
一邊說著還一邊伸手,想要從司馬俱的手中把文書接過來。
耳畔聽著徐和的詢問,司馬俱本能的往後縮了縮,他有些後悔,這麼草率的將文書攤開了。
但是反應過來後。
依舊隻能略帶猶豫的將東西遞給了徐和,帛書上所寫的內容,隨即在徐和眼前呈現。
文書上就寫了一件事兒。
那就是對他們二人勸降,並且列出了所謂的招降條件。
曹操在文書上言明。
二者之中隻要一人,投降過來的那人,可以保證不拆分他的兵權,讓他繼續統領自己的舊部。
唯一要遵守的規則,就是必須編入軍隊編製,並且在有需要的時候聽從調遣,跟隨兗州軍作戰。
這擺明了是個暗藏禍心的條件。
雖然給出的待遇非常優厚,允許保留自己的舊部,但是隻要他們中的一人,這不純粹是憋著壞心思嗎?
徐和的眉頭頓時緊皺。
而這還沒完。
下麵一行字才是關鍵。
“現東平國相之位空缺,願率眾歸降者,若能剿滅其餘逆賊亂黨,獻此奇功,則即日起拔擢為東平國相!”
顧名思義。
在場二人無論是誰投降,隻要能夠把另外一人宰掉,事後就能補上東平國相的空缺,成為一郡太守。
……
“唰!”
徐和的臉色肉眼可見地陰沉了下來,他算是明白司馬俱方才,為什麼要說敵人用心歹毒了。
這可不就是毒計一條嗎?
明裏說是招降,實際上卻是想利用這些擺在麵前的利益,引誘他二人兵戎相見,自相殘殺。
而一旦真的這麼做了。
恐怕大軍將在頃刻之間崩潰,甚至都不需要再熬一兩天,什麼時候動手,什麼時候就是十萬大軍化作流沙之日。
“哼!”
徐和當即將文書往桌案上一丟。
有些不屑的冷笑道:“想用這些微末小利,誘使我兄弟二人反目,爾等卻可安坐於城中作壁上觀。”
“待到我軍自亂陣腳,彼時爾等再坐收漁翁之利,當真是打的好算計,隻是如此用心險惡,我二人會上當嗎?”
“司馬兄,你怎麼看?”
司馬俱自是連連點頭。
明眼人都能看出來的計謀,他又豈能故作不知。
“賢弟所言甚是,城中狗賊自以為算計得逞,卻不知你我兄弟二人交情深厚,咱們的手足之情,尤其是他們這些人能懂的?”
“反正無論如何,我都是不會做出拋下你單獨投降,更是寧死也不會同室操戈,手足相向。”
“我兄弟的性命,又豈能拿來當做我個人的晉升之階?”
……
司馬俱的表態令徐和感到滿意。
漆黑如炭的麵色,也總算稍稍緩和了幾分,他用手指著書生的鼻子,隨即轉頭對司馬俱說道。
“既然伱我兄弟二人齊心,那幹脆將這狂妄狗賊大卸八塊,差人送回城中,也好讓城裏那些鼠輩,明了咱們絕對不會獨降!”
徐和說著,便準備去把自己先前,放在邊上的利劍拿過來。
隻是還未等他動手。
司馬俱便已出言勸阻。
“賢弟且慢殺他!”
徐和頓時眉頭一挑,整個人當即轉過身來,充滿戒備的看著司馬俱。
“司馬兄,你這是什麼意思,莫非還心存僥幸,想著與城中的兗州軍留有餘地不成?”
徐和去拿劍,本身就是個試探。
隻要司馬俱和他,一人往這個使者身上砍幾下,那二人就算是徹底與城中決裂,那彼此也就可以互相放心了。
然而現在這姓司馬的卻不肯。
很難不引人懷疑。
而看著徐和那滿臉戒備的神情。
司馬俱隻能苦笑的拱了拱手,接著同樣往後退了一步,以表明自己沒有什麼別的心思。
隨後才解釋著說道:“眼下此人性命就掌握在你我手中,他是死是活,不過一念之間,與其現在殺他泄憤,不如問個清楚明白,再動手不遲!”
當然,話雖這麼說。
司馬俱其實還有另外一層考量。
他不能讓徐和拿到劍,萬一這家夥假裝殺使者,實際上突然暴起對自己動手怎麼辦?
人心難測。
別看徐和現在表現的義憤填膺,一副暴躁無比的模樣,但誰也不知他看了文書之後,心裏是個什麼想法。
……
其實在看到文書上開出高額賞格的那一刻起,二人之間的關係,就已經發生了微妙的轉變。
隻不過此時此刻。
勉強維持一個脆弱的體麵罷了。
若是換做全盛之時,那曹操對他們二人進行利誘,還不見得有用處。
可眼下本就軍心懸於一線。
連他們自己都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崩潰,與其等到士氣潰散後什麼都沒落下,還不如現在就利用這些資源,給自己謀一些好處。
而在司馬俱解釋過後,徐和倒也不說什麼,隻是默默的點了點頭,回到座位前坐下。
這個時候便聽到司馬俱問書生。
“我等是不可能自相殘殺的,與其異想天開,還不如開誠布公的坐下來,談一談我兄弟二人,一同歸降於你家州牧,這豈不是更實際些嗎?”
然而書生隻是搖頭。
毫無畏懼的直言道:“臨行之前,明府便已將事情對我講明。”
“一來二位大帥麾下部眾甚多,倘若全部投降過來的話,那兗州有多少糧草,才能養得起這麼多人,故而隻能支應一半!”
“其次恕我直言,自古至今,降而複反的人不知凡幾,倘若二位大帥一同入帳,將來若是出現了反叛之心,豈不又是給明府添了一筆麻煩事兒嗎?”
“所以隻會,也隻能招降二位大帥中的一人,餘者自是不問!”
使者的直言。
使得二人一時間竟有些語塞。
黃巾軍裹挾百姓。
但反過來也被流民所裹挾。
他們倆不就正是因為,養不起手底下數量如此龐大的兵,所以才一路橫衝直撞,接連攻陷城池,而不敢做絲毫的停留嗎?
再說後者。
徐和與司馬俱捫心自問,即便投降曹操,日後也不會忠心投靠。
多半是沒機會就窩著,打著自己的小算盤,有機會就會再度造反,叛變對他們而言,就像喝水一樣簡單。
因此這名書生所列出來的兩點,可謂是邏輯相當之硬,令人無法反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