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本初叔父,公孫將軍,你們也太配合(1 / 3)

第241章 本初叔父,公孫將軍,你們也太配合了!【大章求訂閱求月票】

冀州河間國樂成縣。

此地乃是河間國的治所。

位於渤海郡南皮縣的西北方向,二者之間的路程相差隻有一百三十裏左右,中間還隔了一條能夠徑直彙入渤海的漳水,往北則能連接幽州。

交通便利,人口稠密。

擁有以上諸多便利條件,樂成縣自然不會是什麼冷清之所,往日裏車水馬龍,也算是小有繁華。

隻不過自打前幾日,此地進駐了一支軍隊之後,樂成縣就陷入了一股森然肅殺的氛圍之中。

全城上下實施分時段戒嚴。

無論進出城池,都需要經過嚴密盤查,甚至夜裏還有宵禁的規矩。

此刻在城中被臨時征用的縣衙之內,袁紹正背負著雙手,麵上滿是焦急之色,左右來回踱步個不停。

直到門外傳來親衛的通傳聲。

袁紹才豁然轉身,從刷步數的循環路徑中解放了出來。

“府君,友若先生求見!”

“快,快請他進來!”

這邊親衛的話才剛說完,袁紹便已迫不及待的,讓他把人請進來。

而後甚至幹脆走下台階,主動到廳堂中央的位置迎接來人。

過不多時。

隨著一陣急促的腳步聲響起。

一名看上去尚不到三十歲的年輕文士,就如風一般的出現在了袁紹麵前。

此人,正是袁紹麾下極為重要的謀臣,出身於潁川荀氏的荀諶荀友若。

和曹昂手底下的首席文臣荀彧,乃是兄弟的關係。

……

“友若,情況如何了,前方探馬可曾傳回來什麼重要情報?”

“公孫瓚他動了沒有?!”

哪怕是已經見到了自己手底下的得力幹將,袁紹心中的焦急也分毫不見減少,反倒有愈演愈烈的架勢。

按理來說,以袁紹過往所表現出來的,那般沉穩的性格,不應該會如現在這樣著急忙慌。

隻不過此番所謀劃的事情太過重大,頗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架勢,各種細節的把控,將決定成敗與否。

因此袁紹也不得不,將所謂靜心靜氣的理念給徹底拋之腦後,而變得為之患得患失起來。

此刻聽見袁紹的詢問。

荀諶麵上露出幾分猶豫之色,但在一息過後,還是選擇苦笑一聲,旋即將前方傳回來的情報盡數告知。

“回稟府君,公孫瓚動了!”

隨著荀諶給出肯定的回答,袁紹心中當即鬆了一口氣,整個人像是在炎夏天沐浴了清爽的涼風一般。

隻是還未等他開口說些什麼。

便已聽荀諶接著陳述道。

“隻是公孫瓚舉兵行進的方向,和我們所預料的截然相反,他不僅沒有繼續向高邑縣出發。”

“反倒還調集兵馬向東而來。”

“其目標,似乎直指我軍根基所在的南皮縣!”

袁紹聞言,頓時頭腦一懵。

……

“為何會如此?”

“這公孫伯圭莫非是犯了什麼病不成,原本他在安平縣停步,接連駐紮了好些日子,此事就已經很顯反常。”

“如今甚至放棄唾手可得的韓馥,轉而把矛頭對準了我們,這不是舍易而求難,滑天下之大稽嗎?”

袁紹是真的有些想不通。

他之所以會於此時此刻,出現在河間國的樂成縣,目的就是為了跟在公孫瓚背後撿漏。

本來公孫瓚從幽州出發,率領大軍攻伐韓馥,這件事情就是袁紹出麵挑唆,從而得以成行。

而袁紹的戰略計劃。

就是一直遠遠的吊在公孫瓚背後,不離太近,但也不隔太遠。

等公孫瓚即將抵達高邑縣,韓馥切實體會到泰山傾倒一般壓力的時候。

他再趁機派人,搶在公孫瓚麵前見到韓馥,然後曉以利害,說服韓馥主動將冀州拱手讓給他。

彼時機會一至。

袁紹便可立馬率領大軍跳出來,直接名正言順地接過冀州牧的身份。

順便還能吸納韓馥的力量。

瞬間在名義和實際上占領高地。

統合之下。

公孫瓚絕對拿他沒辦法,畢竟幽州兵是遠道而來,久戰不下的話,糧草供給等方麵就會出問題。

而奪得了冀州牧名號的袁紹,反倒能順利的將冀州化為自己的主場,一長一消之下,公孫瓚拿什麼和他鬥?

再說了。

即便公孫瓚真的發狠要和他拚命,那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當初和曹操父子二人簽訂的協議,那可不是白簽的,必要時候可以召集曹昂,率領大軍北上支援。

總之隻要謀劃得當,一切順利。

那冀州唾手可得!

可是現在一切都變了。

公孫瓚不僅不如他預料中的那般,去給韓馥施加壓力,反倒調轉矛頭,大有一副要和袁家拚命的架勢。

這直接就把袁紹的全盤計劃給打的七零八落,令他一時有些茫然無措。

……

而荀諶這邊,在默默的聽完了袁紹的一番輸出之後。

卻依舊還能保持冷靜。

隻是在略微思襯了片刻後,便將先前自己一路上,所考慮出來的一種可能性彙報了出來。

“府君,這公孫伯圭雖然狂妄自大,但也不是莽撞無能之輩,更不會臨戰之前更改攻伐目的。”

“依屬下之見,他之所以這麼做,很有可能是察覺了我軍的動向,甚至是猜到了我們的謀劃!”

此言一出。

袁紹心裏“咯噔”一聲,一股不祥的預感湧上心頭。

他覺得荀諶說的有道理。

說公孫瓚犯了病,那隻是心中惱怒之下的謾罵,事實上那位白馬將軍戰略眼光之高,可是不爭的事實。

而在這樣的前提下。

做出前後迥異的舉措,那就隻有一種可能,便是發現了其中的不對勁。

一想到這兒。

袁紹心中就有些喪氣。

也不知是怎麼回事,總感覺自打討伐董卓歸來之後,這一路上諸多事情,好像就都不太順心。

現在就連好不容易想出這樣一個絕妙的計劃,也因為被敵人察覺到了端倪,從而成功的希望渺茫。

真是邪了門了!

莫非自己這幾年犯了煞氣?

……

當然,喪氣歸喪氣。

事情終歸是要有個解決的辦法。

因此在稍稍平複了一下心情之後,袁紹轉而向荀諶詢問道。

“友若,為今之計,你覺得我們該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