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張遼是哪來的草包?沒聽說過!【百(1 / 3)

第266章 張遼是哪來的草包?沒聽說過!【百萬字了!求訂閱月票】

魏郡西部。

涉國縣以東三十裏處。

張遼此刻正率大軍於此處駐紮,準備安營過夜,待明日一早便趕往涉國。

涉國縣地處兩州交界處。

同時也是魏郡極西部最大的城鎮。

雖然相比於鄴城這樣的大城而言,遠遠稱不上繁華,但最起碼比毛城這種小規模城鎮,要來的城高牆深。

依據這樣的大城來進行防守。

對於守軍一方而言,頗占便利。

同時眭固等人所率領的小黑山賊,越過兩州邊界之後,首要進犯的目標,肯定是儲備了大量資源的中大規模城鎮,而不是去窮鄉僻壤搜刮。

張遼就是料定了這一點。

方才會率大軍直奔此地。

必須要搶在敵軍到來之前,進入涉國縣,並迅速執行堅壁清野的策略,在城池內外布置好大量的防禦工事。

將地理優勢轉化為戰爭勝勢。

正在張遼思索之際。

“唰”的一聲。

伴隨著營簾被掀開的聲音,樂進和曹純二人先後出現在張遼眼前,他們和張遼一樣,同屬於此次討伐小黑山賊的領軍將領。

“張將軍,軍中派出去的探馬回來了,在清漳水以東一帶,並無任何異樣之處,涉國縣依舊防守嚴密。”

“隻不過在越過了清漳水之後,我軍將士便發現了零星的黑山賊探子,想來他們的軍隊應該也到了左近了。”

……

聽著左右二人的言語。

張遼不由心中一驚。

顧不得那麼多虛禮,在對二人拱手並相邀之後,便眉頭緊皺的說道。

“這夥賊人來的好快!”

“我原以為,還能留給我們三日時間,用以做好戰前準備,卻不料敵人到的比我料想的還要更早些。”

“既然在清漳水西側,發現了他們的探子,那證明最多一到兩日時間,敵軍主力便會在河水西岸集結。”

“幾乎相當於我們前腳入城,後腳他們便可開始準備渡河了。”

對於張遼所言說的情況。

樂進和曹純自然心知肚明。

不過也僅此而已了。

要說因為敵人來的快,到的早,就產生什麼驚慌失措的情緒,那是全然不至於的。

畢竟地利、人和都在他們這邊。

隻需要對付這一路敵人的話,那著實沒什麼太大的難度可言。

就把他們當做青州黃巾來打即可。

不過正自想著的時候。

樂進和曹純二人的耳邊,卻陡然傳來了張遼沉著穩重的聲音。

“文謙,子和,倘若此戰我軍不進城,而是重兵屯駐於清漳水東岸,扼守住敵人渡河的道口,不知可行否?”

……

二人聞言,先是一愣。

接著各自有些驚訝。

他們二人,要麼就是久經沙場曆練,經驗豐富之輩,要麼就是能帶著一幫鄉勇好手,擒抓黃巾渠帥的猛人。

因此在略微思索過張遼這番話之後,就明白了他的意思。

“文遠之意,是打算堵住敵軍渡河的路線,搶在他們前頭扼守住河道,一旦他們膽敢渡,我軍便半渡而擊?”

“正是如此!”

張遼重重的點了點。

而在得到張遼肯定的回答後。

樂進的眼眸不由閃爍了一陣。

接著有些遲疑的說道:“半渡而擊,這個法子好是好,可是舍棄涉國縣城牆的便利而不用,反倒以河水取而代之,這是否有些舍近求遠了?”

樂進言語說的直白。

但張遼卻不以為意。

說起來,這樂文謙還是他當初引薦給曹昂的,因此在曹昂麾下幾員大將之中,他和樂進的關係算是比較親近的。

因此也知道樂進的性格。

其實是個非常莽的人,之所以如今表現的有些保守,純粹是因為敵軍兵力過多,己方可用之人太少。

況且舍棄城池不用,這本身也不符合一貫打流民的打法。

故而樂進才會提出質疑。

……

“舍棄城高牆深而不用,這的確是一記險招,隻不過眼下形勢緊急,為了速戰速決,也是不得不用此險招。”

張遼非常耐心的對左右二人解釋。

用手指著攤開在桌案上的地圖。

而後將緣由娓娓道來。

“我在臨行之前,將軍曾有過一番重托,讓我無論如何速戰速決,必須在最短時間內將這股黑山賊擊潰。”

“隻有這樣,才能予以其餘各方來犯之敵,以最大的震懾,讓他們不敢再輕舉妄動,甚至主動退卻。”

“倘若依照傳統的打法,我軍依據涉國縣城來進行防守,那固然是穩妥至極,但戰場的主動權卻掌握在敵軍手中,想要速戰速決,幾無可能!”

說到這裏。

張遼深吸了一口氣。

而後在漳水的位置重重的點了點。

“倘若我軍在河水東岸搭建陣地,那麼何時開戰,何時避戰,主動權就盡在我軍掌握,節奏無疑會加快許多。”

“兩相比較之下,打一場攻守城之戰,穩而微傷,但曠日持久,少說也得堅守個七八日,甚至十餘日才能見得了分曉。”

“反之,如果尋找機會半渡而擊,一旦被我們抓住了時機,重現當初公孫伯圭在東光界打出的輝煌戰績,那麼隻需短短二三日,便可結束這一仗!”

……

言至此處。

樂進和曹純二人,方才明白張遼真正的意思,並不是冒進冒失,而是想要實現曹昂將軍對他們的叮囑。

那就是想辦法盡快結束戰爭。

作為一個本身就打法剛猛,喜歡狂徒猛進的猛將,樂進之前能壓著性子,對張遼進行規勸,已經算是很難得了。

如今知曉張遼有這樣的考慮。

那還有啥顧忌的?

當即便對張遼拱手說道:“既然如此,那便依張將軍所言,在下讚同於漳水東岸屯兵結陣!”

張遼聞言,麵上露出幾分笑容。

隨即將目光轉向一旁的曹純。

隻是和樂進那般果決不同,曹純此刻卻表現的有些許猶豫。

思襯再三之後。

曹純才對張遼拱手言道:“張將軍,屯兵於河岸邊,這自然是把戰場的主動權握在了手裏。”

“隻是如今敵軍有十餘萬人,而我軍即便再怎麼精銳,也隻有不到一萬五千人,如此懸殊的差距,在城外正麵對戰,所冒風險,不可謂不大啊!”

“我軍眼下的確需要速戰速決,但根據將軍他的布置,其餘諸如張燕等各方,將軍早已有了應對之策,留給我軍的時間算不上充裕,但也絕不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