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況就好像今年發生在塞浦路斯的血案,也僅僅在曆史書留下“1155—56
雷諾洗劫塞浦路斯。”這樣一句話而已。除了自己人,誰也不會認為宋國百姓的命就比其他國家的人命值錢——既然宋國的官僚們認為沒什麼大不了的,事情終歸也就不了了之。
然而日子仍然要繼續的過。
……
宋紹興二十六年,臨安。
臨安並不大。嗯,這樣的說法似乎不大正確,百萬人口的臨安城就算在當時的世界範圍來看,也算是一個巨型城市了。不過臨安城本是宋兩浙路州治,高宗分兩浙路為東、西兩路,浙西路治臨安府,之後建都臨安。盡管成為了一個大國的都城,然而為了體現朝廷“誓複失地”的決心,臨安城一直沒有擴建。而且所謂臨安的百萬人口,實際上也是說臨安府有百萬人口,比如府治所在地錢塘、仁和兩縣的人口達43萬多人。所以,作為一個“帝國”的首都,說臨安是一個“小城”,好像也不是什麼大錯誤。而且臨安也隻是南宋的臨時首都罷了,看名字也能看一二來不是——他們還在把開封作為自己的首都呢。這種精神還是很值得提倡的。
今天是正月十四,臨安城禦街上張燈結彩——元宵佳節的燈市開幕了。這元宵賞花燈的風俗,始於漢代,到了唐代,賞燈活動更加興盛,唐代的燈會是“上元前後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後加了兩日,在華帝國皇帝的曆史知識中,明代延長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由此可見中華子民對於這一佳節的重視,而熱鬧程度也可想而知了。
夜幕降臨,沿著臨安禦街,一路燃點起數萬盞花燈,有燈樓、燈樹、燈盤不一而足;宋國皇室也在禦街寬闊處樹燈樓一座,廣達二十間,高百五十尺,蔚為壯觀。來往行人如織,皆於此駐足,各國來使往來如梭,皆歎服於“我大宋”的“強盛”。好吧,宋國皇帝的目的也的確達到了,他的花燈蓋過了禦街上所有燈樓的風頭,又是“大宋第一燈”,實在很是可喜一下。不過誰會做那麼沒有眼色的人呢?還在宮裏為這壯觀的燈樓做準備的時候,燈樓的規製就已經傳得市井皆知,達官貴人們自然不會去搶皇帝的風頭,商賈富戶就更加不用提了,照著宮裏流傳出的圖樣適當縮小,終歸不能逾越了去——這事兒也就高高在上的皇帝陛下不知道,還在那兒沾沾自喜於給大宋百姓的驚喜。很是可笑。
不過哪兒不是這樣的呢?就算是“政治清明”的華帝國,曆年的燈市也是這樣的情形——不過帝國官員們是這樣安慰自己的:皇帝陛下經年勞累,做臣子的自然也該讓陛下盡量高興一番,像這樣無傷大雅的樂事,讓陛下出出風頭,皆大歡喜,豈不美哉?好嘛,陛下好麵子似乎已經傳遍了整個帝國官場,不過帝國官員在自身職責所在的時候,可是從來不給皇帝麵子的。這樣很好,知道真相的皇帝陛下很是感慨,也沒想去改變什麼。
但今年華帝國的官宦顯貴們頭疼了,宮裏傳出的消息是陛下今年沒有撥什麼錢搞花燈,也就準備在臨著沈陽禦街長安街的宮門天寧門前掛上二十盞花燈——十盞綠,十盞紅——如此而已。怎麼辦?各位帝國大臣豪富們都一籌莫展。最後還是拿出了去年各家規製的花燈掛了出去——我用了去年的花燈,怎麼著,也不能算搶了皇帝的風頭吧?怎麼說,您老人家去年的花燈也比咱們今年的好不是?
……
夜,沈陽紫禁城天寧門前,人山人海。帝國皇帝的花燈又一次驚動了整個帝都——不用油,不費蠟,沒有火光沒有煙,一個玻璃罩子,就散發出強烈的光,一根線纏在兩根竹杆上,紅燈綠燈交接的閃亮。雖然有旁邊柴油發電機的轟鳴,但觀眾們根本沒有在意。驚歎於皇家科學院的奇思妙想的同時,心思靈活的已經開始尋思怎麼在自己書房裏用上這樣的……叫什麼名字來著?啊,“電燈”!
……
“嘿嘿嘿……”帝國皇帝坐在天寧門城樓上“與民同樂”中,眼光掃過下麵的人海,仿佛掃過金幣的海洋……
兩根翠蔥般的手指撫上皇帝陛下的腰,就見不得這家夥得意洋洋的樣子,露露千歲惡狠狠的想。
“啊啊啊啊啊!!!!!”
……
多麼美好的夜晚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