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瘋子與老瘋子們(1 / 2)

“號稱記錄經典的《唐詩三百首》裏麵居然沒有一首歌頌唐帝國強大歌頌唐帝國皇帝英明賢良的,老婆,你覺不覺得這個世界很可笑?”

——帝國皇帝攬著露露皇後在高台上欣賞著帝都的景致,遠遠的,仿佛傳來皇家大劇院由皇後千歲譜曲填詞的《歌唱祖國》。

——————————我是分割線——————————

“這個家夥一定瘋掉了……”二月末,帝國皇帝看著麵前立於皇家科學院武器試驗場上的龐然巨物歎息著說。

也許是因為21世紀的百年壓抑,皇帝陛下對帝國的武器裝備有著一絲病態的執著。大,一切都是越大越好——大口徑的火炮,大排水量的戰列艦。反正,帝國皇帝似乎要把以前中國所欠缺的一切都補回來——導彈時代已經不需要超大口徑的身管火炮了,所以雖然擁有足夠技術,中國仍然沒有超級巨炮;航空時代超級戰列艦落伍了,所以雖然擁有足夠技術,中國仍然沒有超級戰列艦;中國沒有大飛機,沒有大坦克——似乎所有和“大”字有關的,中國都沒有。這真的很讓人鬱悶,理所應當,華帝國建國之後,擁有了小小可以自傲的本錢的帝國皇帝就開始圓自己“未來”的夢想了。局限於科技,之前皇帝陛下也隻能指導生產些1700噸級的木質戰列艦,然而自從1100年工業革命,不,應該說自從天才的帝國科學家們根據皇帝陛下“研究橡膠樹的樹脂”的指點而生產出橡膠製品之後,帝國皇帝的大腦就開始沸騰了——這也就是“皇家公主號”等一係列帝國工業奇跡的來源——不然怎麼解釋呢?各國武器裝備的發展,不都是競爭式的漸進發展麼?

結果帝國軍隊裝備了203mm的巨炮,裝備了被甲2cm的裝甲列車——若是可行,帝國皇帝可能真的會讓他的軍隊裝備“多鉚蒸剛”(多炮塔、鉚釘裝甲板、蒸汽動力、剛性懸掛)的坦克呢……當然,上帝保佑,他失敗了。

現在在他麵前的,是帝國皇家科學院火炮技術小組的新試驗品——一門重達1473噸,口徑800mm的巨型火炮,全長53米,高12米,炮管長32米——“古斯塔夫!”初見此炮的皇帝陛下驚歎。還未等周遭的陪同人員反映過來,就被帝國皇帝用“今天天氣哈哈哈”搪塞了過去。是的,擺在帝國皇帝麵前的就是一門如二戰納粹德國的“古斯塔夫”(大多拉)巨炮一般的超級大炮——一樣的巨大,一樣的震撼,一樣的用鐵路運輸,一樣的口徑。當然,由於冶金工業的差異,這一門華帝國的“古斯塔夫”最大射程似乎近了一些,隻有可憐的4.8公裏,但是它7.3噸重的炮彈的威力將這一點不足給掩蓋的幹幹淨淨。如果用於築壘地域突擊或者要塞攻防,在這個時代敵方沒有射程超過4.8公裏反擊手段的情況下,超級巨炮就是創造神跡的“神器級”道具啊。當然,它40萬帝國金幣的造價也嚇阻了那些陪同參觀的帝國將領們向帝國皇帝要求投產的願望——更何況,它一發炮彈的造價就是一門150mm重型加農炮的價格啊。

“這個家夥一定瘋掉了……”帝國皇帝歎息說:“但能夠成功製作出這樣的火炮,不得不讚歎總設計師是天才,朕要厚厚的獎賞他。”

……

馬紹,字子卿。生於公元1102年,當時的帝國首都海參威人。就讀於海參威大學,獲物理學碩士學位,其後因成績優異選入帝國皇家科學院任武器研究院助手,1145年由其主導的課題小組研發的火炮液壓阻尼製退設備造成了帝國火炮裝備技術的大進步,之後成為武器研究院的首席火炮專家,成功研發了203mm重型加農炮,“皇家公主號”使用的305mm艦炮,等等成功的重型火炮,今天,他又一次給了帝國軍界一次震撼——果然不愧是“炮瘋子”,帝國將軍們欣喜而友善的調侃著天才的科學家。

馬紹很是自得,這位自詡為“三國魏馬均第七十二代孫”的火炮天才向介紹自己的兒子般為帝國皇帝和將軍們炫耀著自己的成果,當然,也沒有人計較這些。帝國對天才們從來都是優容有加的,不單隻軍工行業的科學家們,帝國各行各業有心得的研究工作者,都能得到他們所期盼的援助,農學的、航海的、水利的——隻要你能夠為帝國發展提供動力,那麼你得到的,一定讓你滿意就是了。這一政策,從帝國立國之時,就開始了。帝國皇帝的最高指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掀起了華帝國科技興國的高潮。來自華夏大地的各行各業的人才彙集帝國,成為帝國飛速發展的發電機。

帝國皇家科學院集中了各行各業的精英,工業農業的不一而足,甚至養馬的養豬的,也是大有人在。帝國剛建立的時候,還沒有科學的養馬係統,帝國情報局從宋國挖來了宋國皇帝的養馬世家子弟蒲華,這蒲華見到皇帝陛下後,雖然戰戰兢兢,但一說到自己養馬的專業時,卻開始睥睨天下了:“……你們怎麼能夠不閹割馬匹?你們怎麼就能夠隨便讓那些劣質的馬匹跟母馬生小馬駒子?這還能養出什麼好馬來?什麼?這是皇帝陛下的旨意?說什麼一代代閹割,最好的馬都讓自己人閹割掉了,馬種就越來越差?放屁!(不得不說,敢說帝國皇帝放屁者,此乃第一人也)如果會發生這樣的事情,還要我們養馬人幹什麼?誰會跑去閹割掉上好的種馬?學遊牧民族的?那些個蠻子們懂得什麼養馬?他們也就會從馬群中挑出入眼的來用罷了,他們哪裏會養出好馬?養馬還是我們華夏人的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