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畫大餅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沉默許久之後,孟軻直接說到。
至於兩大陣營,孟軻並未多做評價。
荀況卻搖了搖頭:“比起過去,已經很有進步了。”
“你要多看看腳下,不要老想著天上的星空。理想很重要,可沒有現實,什麼理想都實現不了。”
“兩大陣營總比過去天下紛亂要強,未來其中一方獲勝之後,天下距離大一統也就不遠了。”
不一會兒,就有第三個人來到了庭院內。
這人就是莊周,雖然平時莊周對這也不在乎,對那也無所謂,不過這一次李聖特意交代的,所以他還是早早的過來了。
很快,鬼穀子、列子、關尹子等人,也紛紛到來。
很顯然,李聖門下以及李聖的師弟之中,大真人還是不少的。看起來比起儒家,也毫不遜色。
就是墨家的大真人,有點兒少了。
而且,不是鑄劍的(歐治子),就是修煉七十二門天功衍生而來的肉身成聖派,正兒八經繼承墨聖理念的大真人,那是一個也沒有。
後繼無人,這就是墨家麵臨最嚴重的問題。
看看儒家,圍繞著誰是繼承人的問題,都快打破頭了。
再看看道家,莊周表示其實我是很不願意當這個繼承人的,但是李聖一直把莊周往這個位置上推,莊周也沒辦法。但即使如此,莊周也表示,等到遇到合適人選了,自己會立刻跑路。
莊周不僅是這麼想的,還真的是這麼做的。為此,莊周這些年培養了不少優秀的年輕人,遇到了優秀的年輕一輩,就主動給個機緣什麼的。就是為了趕緊培養出三代,到時候就可以越過他這個二代,直接讓三代執掌道家了,多好!
隻有墨家,墨聖後繼無人。
有人繼承了墨聖的理念,但是沒有大真人層次的實力,是不夠看的。
總不能未來墨家二代鋸子,是一尊初代或真人啊。這樣的實力,也很難服眾。
有人繼承了墨聖的實力,他們參悟七十二門天功,血脈返祖治下,早已不弱於當年的齊桓公。隻是這群家夥雖然實力很強,撐得起墨家的門麵,和儒家、道家相比也不差什麼,可是關於墨聖理念方麵的繼承,就基本為零了。
還有不少人,表麵上看起來繼承了墨聖的理念,可是實際上根本就不長久。隻是為了某些目的,故意裝作如此。
至於更多的弟子,連表麵上的功夫都懶得裝了。
還有大量優秀的年輕人,都曾經來到墨聖門下聽道。聽了一陣子,然後就跑路了。這裏要不點名批評某位兵家大能,當年他先是去洛陽,然後去曲阜,最後來到了東海,最後的最後,直接跑路了。
這就跟韓非子雖然師從於儒家,但是最終跑路,自己創業了一樣。
從墨家學到很多,最終跑路,成為兵家大能的,不是一個兩個!
儒家家底厚,被法家薅羊毛薅多了也無所謂,很多儒生表示:今天你們法家薅我們儒家羊毛,改日我們儒家要把你們法家一口吞下去!
可是墨家就沒這個底氣了,都快被薅禿了!
以至於甚至有人說,墨家正統在兵家,什麼話?這叫什麼話?
難道墨家正統就隻有戰爭嗎?
墨家的理念呢?
墨聖的理念呢?
其實墨聖的理念挺好的,個人方麵要求極高,一般人都沒法長期堅持。理論上講,城市裏的手工業者和鄉下的農夫才是墨家的基本盤。
儒家的基本盤,那就是中小地主、中小貴族以及少部分大貴族。
基本盤就決定了,儒家和墨家,一定要分個生死,伱死我活的那種!這個天下,隻能有一個話事人,如果儒家說了算,那墨家死路一條。如果墨家說了算,那儒家也好不到哪裏去。
為了防止尷尬,也為了透露點兒實力,所以蕭何、吳起、林二,三個人全都來了。
再加上外邊的韓信和諸葛亮,眾人這才發現,前後不到百年時光,鹽城竟然已經有了至少六尊大真人,如果再給鹽城一百年呢?
最終,萬眾矚目之下,薑華也來到了這裏。
薑華過來的時候,底下人給他設計了兩套服裝:一套是粗布麻衣,背上背著兼愛,手裏拿著非攻,以墨家弟子的形象示人。
這套形象的好處在於,可以用學子的身份,可以用墨聖弟子的身份和眾人接觸,這個身份比炎公這個身份更加親切,更有親和力。
但也有人指出,這一套服飾太過墨家,而墨家如今缺乏繼承人。穿了這一套,好處是墨家弟子可能會更加歸心,壞處是儒家的可能會跑路,道家的說不定會看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