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東夷大戰起(1 / 2)

吃水淺,水深水淺都能走,在海上阻力小、航速快,能走八麵風。

這些特點與在南京造寶船的自然條件都非常契合。眾所周知,寶船的技術廢止已久,清末的工人不可能知道明代的造船工藝。

明代中後期戰艦是裝備大發貢1門和佛朗機6門的福船,據武備誌記載因為發射仿製西方前膛炮大發貢船體會開裂(實際上東西方舷炮造成船體斷裂是正常現象,明代初年水師裝備的是較小的碗口銃和盞口銃所以船體不會斷裂,明末清初的艦炮已經變成了紅夷炮)。

明末清初鄭成功水師和清朝初年水師都是大型福船的一種的趕繒船和雙篷船。

第一次鴉片戰爭前清朝主力水師是裝炮25門的同安梭船。

而裝炮20~30門的紅單船是廣船型。

鄭和造那麼大的船是用什麼控製船的?

史書記載,鄭和寶船"長四十四丈,寬十八丈者六十二"。

塔讀^小說[email protected]更多優質免費小說,無廣告在@線免<費閱<讀!>^>

依據這一尺度,鄭和寶船將長達148米,排水量近2萬噸,甲板麵積約相當於一個足球場大小。可以說鄭和的船隊是當時海上無可爭議的巨無霸。

如此龐大的船隊顯示了明代中國驚世駭俗的造船水平。

原海軍裝備技術部部長鄭明少將是中國鄭和下西洋研究會副理事長,潛心研究鄭和寶船多年。

目前正積極準備鄭和寶船的複製工作。他向競報記者獨家披露了當時世界最先進的鄭和寶船的技術秘密。

鄭少將表示,雖然史書記載的大號寶船據推算排水量近2千五百噸,但實際伴隨鄭和七次下西洋的主要船型是"長61.2米,寬13.8米,排水量1000餘噸"的"二千料寶船"。

這種寶船擁有在當時極為先進的工藝水平。

動力:硬帆+旋轉櫓

木帆船在海上的行動主要依靠風帆借助風力以及水手劃水。在動力推進係統的這兩個重要的環節鄭和寶船都采用了獨特的設計。

首先,與當時歐洲帆船采用的分段軟帆不同,鄭和寶船使用了硬帆結構,帆篷麵帶有撐條。這種帆雖然較重升起費力,但卻擁有極高的受風效率,使船速提高。

並且桅杆不設固定橫桁,適應海上風雲突變,調戧轉腳靈活,能有效利用多麵來風。與船槳不同,鄭和寶船在兩舷和艉部,設有長櫓。

首發&:塔>-讀小說

這種長櫓入水深,多人搖擺,櫓在水下半旋轉的動作類似今天的螺旋槳,推進效率較高。在無風的時候也可以保持相當航速,而且櫓在船外的涉水麵積小,適應在狹窄港灣擁擠水域航行。

形結構:底尖上闊、首昂艉高+橫艙壁船形影響船速和船體的平穩。鄭和寶船采用的是底尖上闊,首昂艉高的船形。鄭明說,這種船形在惡劣海麵控製平穩的性能較高,而且當時在船的底艙壓載了土石,穩定性可以說在當時首屈一指。為了進一步提高穩定性,鄭和寶船還使用了梗水木和兩舷披水板。這種麵向船舷方向的木板可以進一步減小船體向兩側晃動的幅度。鄭明告訴記者,研究發現,鄭和寶船還根據不同船型和航區在船的主尺度比例設計上也有所不同,以兼顧快速性和穩定性。大抵運輸船更強調平穩,而兵船更強調速度。鄭和寶船的船體結構還有一個當時獨一無二的設計就是設有多道橫艙壁。用木板將船內隔成不同船艙,並且彼此密封。這樣不僅加強了船的結構,而且具有分艙水密抗沉作用。這種設計還有利於分類載貨。例如茶葉、絲綢、各國進貢寶物都可以分開存放。

明萬曆25年,一個叫羅懋登的人寫了一部通俗小說叫《三寶太監下西洋記通俗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