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妍兒和王楚涵炒了好幾個小資的菜,還來了個肉圓子湯(我的最愛之一)。嗯,還喝了點紅酒。啊,哥們幸福得要上天了,就像民間傳說灶神到天庭開年終總結表彰大會。
一向安逸,記吃不記打,我又開始了賣弄:“美女們,別拿灶王爺不當幹部,你們知道灶王爺是誰嗎?”
“嗬嗬嗬,我很想聽聽呢。大叔,你講吧。”王楚涵眨眨眼鼓勵。
“哼!”妍兒把頭扭過去,耳朵閉上了。
“如果你覺得我哪裏不對,請一定要告訴我,反正我也不會改,你別憋出病來。哈哈哈,百家講壇開課了。”看著美酒、美食、美人還倆,某些人又不淡定了,喝了點酒,劉婆賣瓜:
“灶王爺,又叫灶神,是C國民間最常見的神仙之一。在古代,人們最注重信仰和祭祀,五祀是曆朝曆代與老百姓關係最密切的五位神仙,灶神就是其中之一。
灶神的起源當然是跟吃有關。自從人們發明了火以後,很快就有了用火做食物的灶,吃熟食和喝熱水曆來被認為是人類文明的轉折點,從此結束了茹毛飲血的原始時代。
所以人們對食物心存感恩之心,感謝誰呢?食物是從灶裏做出來的,那麼理所當然應該感謝灶。灶滿地都是,沒法祭祀啊,所以就逐漸神格化出灶神,這跟西方感謝上帝賜我們食物一個道理。
所以說灶王爺本質上是管飲食和廚房的神,不過大約從晉代開始,灶王爺又多了一個職責,那就是監察記錄人的善惡活動,這大概是因為灶王爺常駐在家裏,監視比較方便的原因吧。
傳說每年臘月二十四,就是灶王爺上天彙報的日子,灶王爺的報告影響人以後的禍福運勢。所以人們要在臘月二十三也就是小年,隆重祭祀灶王爺,祈求他上去多說點好話,所謂拿人手短,吃人嘴軟嘛。
據說灶王爺有兩個罐子,一個裝人的善,一個裝人的惡,有個成語惡貫滿盈,就是說灶王爺裝人惡行的罐子滿了,那這個人必遭天譴,肯定是沒救了。可以說灶王爺很奇怪地就成了專門打小報告的神。
那麼灶王爺是誰呢?灶王爺這個位置很多人都坐過,這裏主要說那些比較厲害的。
首先黃帝當過灶神,《事物原會》研究,說灶這個東西是黃帝發明的,所以黃帝就成了灶神。
而根據《淮南子》的說法,炎帝以火德治理天下,所以炎帝也被當作灶神祭祀;同理,按照《周禮》的說法,灶神等同於火神,火神祝融也做過灶神。
黃帝、炎帝、祝融,都是我們神話體係中的大神,地位很高,連他們都做過灶神,可見最初灶神地位並不低。”
“嗬嗬嗬,講的真好啊。大叔,想講什麼就講吧!我和妍姐姐也不會把你怎麼樣的,對不啦?姐姐。”還是王楚涵好啊,公主先恕你無罪嘍。
“哼!某些人又原形畢露了吧?那什麼嘴裏能吐出象牙嗎?”妍兒餘怒未消,撇撇嘴。
“如果你身邊的人都覺得他很好,隻有你覺得他是一個傻瓜,那他十有八九是好男人;如果你身邊的人都覺得他傻瓜,隻有你覺得他對你好,那他十有八九是渣男。”王楚涵看著我,認真地說。
“嘿嘿,萬一今兒個二大爺,一不小心吐出了象牙怎麼辦?給二位格格,巫,請安!”哥們沒辦法,左右手拍拍袖子上的灰塵,京腔一把。
王楚涵拈花一笑:“嗬嗬嗬,大叔,你好逗呀!”
“嗬嗬,小姑娘更容易笑,小娘們,啊錯了,不是說你!真的不是哇。”心裏的感慨,一不小心漏嘴了,妍兒可算逮著機會揪耳朵了。
“哎,拜托!不要這樣公開打情罵俏好嗎?我看,我還是走吧,光線很亮!不缺燈泡喲。”王楚涵特好玩呐,捂著眼睛,臉青澀的羞紅,瞎起哄。
“嗬嗬,我給大家俄語原版演唱一首《喀秋莎》好嗎?”我決定趁熱打鐵,以緩和大軍和楊妍兩友好國家秦晉,如今不太對付的尬尬。
“好啊,好啊,聽聽大叔的演唱怎麼樣?不對呀,你什麼時候學的俄語呢?”王楚涵繼續當托兒,“唱托兒”。
“哈哈,咱以前在曲藝團混過,主辦會計。搏一搏,單車變摩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