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從發小洋機槍那裏,我第一次聽到“工匠精神”這個單詞,今天參觀中,我又聽到海子妹夫提起,這引起了我的好奇和重視。
彙報給明先生後,天宇組織了包括總部正、副總經理、海子總工、“海子實驗室”以及各事業部和子公司、生產廠各級領導、生產部、技術部負責人及骨幹參加的“工匠精神”研討會。
地點在東海江東香格裏拉大酒店,時間是星期六上午。
由於天宇高科業務發展太快,我們高層開會或者全公司經理以上人員的培訓,隻能改到星期六或星期天,公司還特意規定時間最多半天。
就算股份多的高層,也需要勞逸結合,有足夠的的時間放鬆自己一周來的緊張和辛勞。
擔任主講的是海子、漢娜、鐵心俠和關孟飛。
哥們把清崗建築公司的負責人劉大海、陽世誠和劉永亮也通知了。
上午九點,會議開始。
“各位兄弟姐妹,今天,我們應劉總工要求,特地舉行這個工匠精神研討會,時間為3個小時。兩小時講課後,是一個小時的探討和消化時間,希望大家認真聽課,踴躍發言,為我們天宇高科的發展獻計獻策,讓我們的公司走向新的輝煌!”明先生高屋建瓴。
掌聲過後,我作為主持人發言:“外國優秀理論必須和我們C國實踐相結合,才能青出於藍!在很多人心裏,“德國製造”就是高品質的代名詞。
但是,德國製造究竟是怎麼實現的高品質,普通人不知道,業界關注得也不夠。這麼多年來,我們C國企業一直是忙著學美國、學日本,真正學德國的企業很少,這是有問題的。
C國製造想要實現持續的產業升級,往產業鏈的最高層攀爬,德國製造就是一個邁不過去的坎,我們必須把它研究透了。
事實上,西方發達國家都在學習德國製造。因為在全球化大背景下,除德國外的主要西方國家,都不約而同遇到了一個大麻煩——製造業空心化,或者叫“去工業化”。最典型的就是美國。
二戰結束後的二三十年中,“美國製造”曾經橫掃天下,但是後來,製造業被逐漸轉移到成本更低的國家,美國的工業漸漸凋敝,成為如今著名的“鏽帶”。
“鏽帶”的工人階層從富有的中產階級跌落到社會底層,生活看不到希望,陷入失業、酗酒、吸毒的泥潭,引發了嚴重的社會問題。
在歐洲,情況也差不多。在這一波全球化過程中,德國製造不但沒有受到低成本國家的衝擊,反而抓住機會進一步增強了實力。比如在21世紀的頭十年,德國對C國的出口就猛增了700%。
那麼,德國製造究竟是怎麼保持自己競爭優勢的?高工資、高福利的德國工人,怎麼就不怕被亞洲同行搶走飯碗呢?我們C國智造的短板究竟在哪裏呢?
今天,科學家、總工、車間主任和工程部經理,他們將站在不同角度為我們解答,大家歡迎!”
掌聲過後,海子尊敬地說女士優先,於是,漢娜闡幽明微:“要說德國,這個話題很大,要不,我們先從離你最近的小事談起。誰的家裏能不吃飯?誰的家裏沒有吃飯的鍋?
可德國人生產的鍋可以用100年!這就是德國製造的奇跡。德國的鍋具,蓋上去個個嚴絲合縫,說三分鍾開鍋就三分鍾,能為你省下不少煤氣費,電費。
還有,寶寶食品不加添加劑,一切奶粉被列為藥品監管。所有巧克力都被規定要使用天然可可脂作為原料加工生產;所有保健護膚品牌都必須要有自己的實驗室和植物種植園,以保證取材於天然有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