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大夢三百年(三)(1 / 2)

李來利夫婦聽聞李孝賢熬了一夜看書,都心疼地好一通埋怨。李孝賢隻好諾諾討饒,眼光卻是瞄著娘親李氏身後的劉蓮香。

十六歲的李孝賢已經是略知一些男女情事了,自然對容貌俏麗的劉蓮香心生愛慕,有時看了一些*和chun宮話本過後,晚上做chun夢時也曾夢見過她幾回。

劉蓮香低下眼簾,粉臉上泛起被李孝賢炙熱目光所燙出的淡淡暈紅。十六歲的少女最懷春,她自半年前經中人做保來李家做使女後,與麵貌俊秀的李孝賢經常相見,自然也就心生好感。隻是一個多月前,李孝賢突然得了“魔症”,癲狂之時,她也曾驚懼擔憂。在昨日,李孝賢得脫大難,劉蓮香就隱隱發覺李孝賢身上有了些許的變化,心下揣揣,故而不敢與他目光相交,但沒想到轉過一天之後,李孝賢的目光就更大膽了。

娘親李氏含笑著給他碗裏夾了一塊粉蒸肉,愛憐地說道:“多吃點,要多養養身子。”

“三兒,看書要多看些正經的功課”,李來利在一旁說道:“咱老李家就希望你能光大門楣了。”

李孝賢聽了一愣,轉首看看大哥李孝慈。李孝慈苦笑道:“我十六歲童生試,至今十年卻毫無寸進,故此今後的縣試我就不參與了。”

國朝科舉分三級遞進:院試、鄉試、會試和殿試。院試是最低一級,院試之前還須經過兩試——縣試和府試。此三次考試總稱小考或童試。應考者稱“童生”又稱“儒童”、“文童””。

縣試取中者就可去府試,府試優秀者才可去院試,院試取中者則稱為“生員”,別稱“庠生”,俗稱“秀才”。中了“秀才”每月就可領六鬥米,才可以應試每三年一大比的鄉試。

李孝賢笑道:“不去也好,咱也差那六鬥米”,頓了頓,看看大哥李孝慈的臉色,又打趣說道:“秀才又怎麼樣!在咱家布莊管賬的周生陽不也是秀才嘛。”他原本也打算試試科舉這條千百年來的功名路子的,但自那個怪夢之後,他的科舉功名之心也就淡了。

李來利眉間微皺,喝道:“你小子曉得什麼,周秀才的功名不知用了多少心血才換來的,豈是你小子能亂說的?!”

李孝賢見勢頭不對,忙說吃飽了,丟下碗筷,跑出了廳堂,臨走時還給劉蓮香拋了個眼色。

李孝慈見了,忙說道:“父親,我該去外間看著了。”

李來利點點頭。

李孝慈出了廳堂,緊走幾步,追上了李孝賢:“三弟,你說話又惹父親氣惱了,以後嘴上要擰緊些。”

李孝賢笑道:“那不是隨口嘛。”

李孝慈瞥了三弟一眼,道:“幾年前,你還誇口說功名但從筆上取,怎麼今個兒又看不上秀才了呢。”

李孝賢撓撓頭,笑道:“那時年紀小,不知道其中的艱難,不知道那天梯青雲路的陡峭。”

說罷,嘿嘿一笑,誦詩詞一首:“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男兒若遂平生誌,六經勤向窗前讀。”

李孝慈自然知道這首詩是前代宋真宗趙恒所作,不過他知道三弟還有下文,遂也不言語。

李孝賢凝望遠處,回味了其詩義一會,轉首笑道:“還是一朝至尊看得明白啊!此詩告訴天下讀書人,讀書就是為了做官,做了官就自然能得大名和大利,哪怕是個家徒四壁的破落士子隻要能科舉做了官,那就有了權勢,就有了錢財萬貫、嬌妻美妾、華屋美宅、奴仆雲從、華車良駒。所以啊,千萬魚鯽才要跳龍門咯。”

李孝慈定睛看著李孝賢,霎那間覺得自家三弟的身上忽然散發出一股淡淡地曆經世事才能有的滄桑,遂疑惑道:“三弟,你似乎與原先不一般了。”

李孝賢一驚,訕訕笑道:“是麼!我還是我啊,隻不過長大了幾歲而已罷了。”

李孝慈緩緩點頭,看了他一會,突的展顏笑道:“你昨晚熬了一夜,回屋歇息一會吧,免得傷了身子。”

李孝賢心下感動,遂答應一聲,看著大哥轉身向外而去。

李孝賢回到自己的屋子,又看了會書,拿起筆又開始演練筆算之法,但演練了一會,總覺得別扭,遂想起那些“洋人”都是用硬筆演算的,就對門外的一個身影說道:“石頭,進來。”

“石頭”是李孝賢見王小石與他同歲,麵相又忠厚老實,就給他起了這麼一個別號,叫起來也順口。

“你去給我找幾根細炭條來,我要用來寫字。喏,就和這筆杆子一樣長短粗細就成”,李孝賢指了指擱在石硯上的一隻湖筆,說道。

王小石有些奇怪,但還是老實地應聲去了。

過了好一會,王小石握著一把細木炭條回來,李孝賢樂了。原來王小石臉上很滑稽地沾染著炭灰。

笑過一陣,李孝賢左右看看書案麵上的細木炭條,也不知道用來在紙麵上寫字如何。他小時,曾拿木炭條在牆麵、地麵、木頭上亂畫,可就是沒試過在紙上寫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