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菜根係主要分布於淺土層,有很發達的平行側根和網狀分根,而深土層根係不發達。為了促進淺土層根係更加發達,盡可能增加深土層根係的分布,土壤應進行翻耕。
凡準備種大白菜的地塊,最好在前一年秋作收獲後進行深翻,並大量施用農家肥,利用冬季凍垡改善土壤物理性狀,並進行養分分解,以培養地力。
由於是在凹槽裏種植,林貝兒隻能想辦法增加土地的肥料。因為大白菜生長期長,生長量大,需要大量肥效長而且能加強土壤保肥力的農家肥料。為此,她在森林裏收集了些腐葉,同時把樹木燒後留下的灰都拌進土裏。
此外,大白菜在播種前,平整土地也很重要。如果地麵高低不平,澆水不勻,植株就不能生長一致。高處澆不上水,苗期就會引起病毒病,同時也會因澆水不足而不發棵,造成結球不好;低處因為常有積水,苗子就不生長或生長很慢,而且還會在結球期引起軟腐病和黑腐病的發生。
沒有種子,林貝兒就在森林裏直接挖些小白菜帶回來種。她找的都是些隻張出了兩三片葉子的小白菜,因為移栽苗不宜過大,苗子過大不易成活。
大白菜的產量由單株重量和群體數量兩個因素所決定。也就是說,在單位麵積上,要種植足夠的株數,並且使每一單株長夠一定的重量,這樣才能奪得高產。白菜苗不好找,所以林貝兒隻用了一排櫃子。其他的地方,她打算用來種哇草和蘑菇。
哇草的種子是瑪依給她的,據說是她偶然得到的,這是這個世界的特有的一種食物。它的植株外形有點象豌豆,不過隻有三十公分高,產出的果實是象茄子樣和澱粉很相似的東西。從發芽到開花,隻需要十天的時間,而花謝了之後哇草就會進入長達四十天的結果期。大約兩天左右成熟一次,每一次都可以結出四到五個果實。
而且哇草的果實隻要定期灑點水,甚至可以放上好幾個月,隻是它的果實略帶枯澀,味道並不好。很少有獸人樂意吃,林貝兒打算等到食物缺少的時候再拿出來給獸人。
哇草的種植也很簡單,隻要埋下去每天澆點水就可以了。相比之下,蘑菇的種植就麻煩的多。
在森林裏,蘑菇大概是最常見的食物了。在這裏,常常是不經意之中就能看到好多,有毒的、沒毒的肆意在森林中滋長著。
林貝兒很喜歡吃蘑菇,可是老是冒著大雨在森林中到處尋找蘑菇的身影,這對她來說非常麻煩。因此,她想試著種種看,看自己能不能培育蘑菇。
從過去學到的知識裏,她記得蘑菇是由菌絲體和子實體兩部分組成,菌絲體是營養器官,子實體是則繁殖器官。她大概記得,如果想要種植的話,首先采集一個蘑菇,要不能開傘的那種。然後提取蘑菇中間的一塊肉,提取工具必須消毒的。可是提取了以後該怎麼樣做,她就不是很清楚了。
食用蘑菇可以提高機體免疫力、止咳化痰、抗癌、通便排毒等益處,是理想的天然食品或多功能食品。
中國曾在世界上首次馴化並人工栽培成功了香菇、木耳、金耳、銀耳、草菇、金針菇、猴頭菌、竹蓀、茶樹菇等。現在更是馴化了蒙古口蘑,而野生食用菌美味牛肝菌、羊肚菌、紅鉚釘菇、粘蓋牛肝菌、正紅菇等等也可以大量采集,供銷於國內外市場。
在林貝兒的計劃裏,那幾個架子的第三層,,從一開始就是為了種蘑菇而特意空出來的。
她原本以為多琢磨琢磨,自己應該可以找出培育蘑菇的方法。可是很遺憾,在忙碌了很久以後,她發現自己仍然是白作功了。最後,那些架子都重新種上了馬鈴薯。
在外間,除了那些個靠近牆的櫃子外,房間中央還擺放著一張足可以容納十個人的圓桌子。那張桌子的中心部位被林貝兒挖出了一個洞,她在這洞底下安置了一個石頭爐子。
平日裏,她備下了一塊比桌子略小一點的圓板蓋在上麵,需要時拿開就好。這個石頭爐子是為了吃火鍋而備下的,在她看來大冷天的,沒有比吃火鍋更能讓人覺得炎熱的方式了,不僅便捷,而且還很簡單。
桌子旁一共擺放著九把椅子,除了他們一家七個林姓成員外,普洱也是經常拉著庫魯斯來這邊蹭飯。普洱也就罷了,林貝兒對另外一個老粘著自己不放的自然獸人可謂頭疼至極。
趕?自然是不行的!先別說庫魯斯根本沒有做出任何逾越的事情,隻是每天跟在她的屁股後麵轉,在她幹活的時候搭把手,幫忙提下東西,倒點水什麼的。光是讓她,無故拉下臉來去為難一個不是很熟悉的人,她也辦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