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少年從軍,十六歲響應國家號召,在雁門關救出被數十萬突厥大軍圍攻的皇帝。」
「十七歲那年,你平定太原叛亂,抗擊突厥。」
「十八歲那年,跟隨父親在晉陽起兵造反,四處征戰。」
「十九歲那年,幼帝禪位,唐朝建立,你被冊封秦王,滅西秦,統一關中。」
「二十一歲那年,擊敗宋金剛,劉武周,收複太原。」
「二十二歲那年,僅以三千騎兵在洛陽虎牢關殲滅王世充,竇建德十萬大軍,使得天下大勢全然轉向唐王朝。」
「二十三歲那年,殲滅劉黑闥,收複河北地區,被封天策上將。」
「二十五歲那年,突厥進犯邊境,你僅率百餘騎退敵。。」
「二十七歲那年,發動玄武門之變,登基稱帝,國號貞觀,同年,頡利可汗率十萬大軍南下,兵臨長安,你僅率十餘騎與其對峙,隨後簽訂渭水之盟,再退突厥。」
「二十九歲那年,招降突利可汗,滅梁師都統一天下。」
「三十歲,反擊西突厥。」
「三十一歲,滅東突厥,取代了突厥人在中亞的絕對地位,被數國尊稱為天可汗。」
「三十五歲,滅吐穀渾,將唐朝國土西擴。」
「三十九歲,大破鬆讚幹布。」
「四十一歲,滅高昌,設安西都護府,再次打通絲綢之路...將華夏勢力擴張到了帕米爾高原!」
「四十三歲,擊敗西突厥。」
「四十四歲,設淩煙閣。」
「四十六歲,親征高句麗。」
「四十七歲,滅薛延陀。」
「四十八歲,設安北都護府,將大唐版圖推進到整個大漠高原。」(涵蓋了今內蒙古烏加河以北的全境...抵達葉尼塞河和貝加爾湖附加。)
「四十九歲,契丹歸附。」
「五十歲,餘闐王歸附。」
「九州之內,四夷拜服。」
「文武之才,華夏之盛世從未之有也!」
......。
大唐武德年間。
李淵和李建成越看越迷糊。
天策上將?
這個貞觀皇帝是天策上將???
我大唐還有第二個天策上將嗎?
那豈不是說....這個皇帝......。
李淵和太子李建成頓時驚呼出聲:“是二郎?”
......。
李淵想過這個貞觀皇帝可能是自己的孫子。
或者是李建成的孫子重孫。
他唯獨沒想到會是李世民!
李淵不敢置信的朝著李世民問道:“二郎...這上麵前半部分的事跡,怎麼跟你如此相似!!!”
此時的李世民也懵逼啊。
“回父皇,這金榜的內容,二十七歲之前,確實與兒臣所作所為一模一樣......。”
但與此同時...李世民除了懵逼之外..還有滿身的熱血...渾身的血液都已經沸騰起來...。
這金榜上描述之人...會是我嗎...我將會達到如此的高度....天可汗....好尊號!
一旁的李建成心態頓時崩了。
他防李世民奪他的太子之位防了這麼多年。
如今金榜卻告訴他...李世民..還是做了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