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第二卷 青州之鵬 蔡氏團隊(1 / 3)

建安元年春,徐州司馬張飛殺下邳國相曹豹,下邳城中大亂。袁術聞訊唆使呂布襲擊下邳,並應許援助軍糧。呂布大喜,率軍水陸並進,向東突襲下邳。徐州中郎將、丹陽人許耽打開城門,迎接呂布。張飛兵敗退走,呂布遂俘虜劉備的妻妾以及眾文武家眷。

以上這段是蔡吉耳熟能詳的史料,但此時身處青州的她卻並不知曉這段史料正在徐州按部就班地上演著。畢竟史書往往隻是記載了某一段時間會發生什麼事,至於該事件會具體會在哪兒一天爆發就無定論了。更何況蔡吉到來早已對曆史產生了影響。孔融既然能在建安元年的春天就被趕出都昌城,那她蔡吉又如何能斷言呂布就一定會在這一年的春天偷襲下邳?

不過忐忑歸忐忑,疑慮歸疑慮,在未得到徐州方麵確切的情報之前,蔡吉該幹啥還得幹啥。因此在拿下都昌城後不久,蔡吉就與郭嘉趕到了高密縣,接受包括王修在內的一幹東北海縣府的獻城。沒錯,是獻城,不是投降。由於蔡吉隻用了一夜的功夫就嚇跑了孔融,所以東萊與北海實質上並沒有開戰。加之郭嘉又提議蔡吉將北海郡東部各縣並入東萊郡。於是蔡吉便讓投誠的北海功曹孫邵對外宣稱,孔融因不滿袁譚出任青州刺史,故棄官掛印離開了都昌城。至於孔融留下的家眷則被蔡吉派人禮送回了老家。

就這樣原本氣勢洶洶來北海找茬的東萊兵,轉眼間就成了幫助北海維持秩序的仁義之師。而麵對北海群龍無首的現狀,包括高密縣在內的北海東部各縣也都順理成章地紛紛上書,表示要並入東萊郡,接受東萊蔡太守之統轄。

“高密令王修、夷安令沈約、壯武令王虔、即墨令洪毅、挺縣令黃慶、膠東令盧興、下密令戴陵見過蔡府君。”高密城外身穿黑袍頭戴高冠的王修,領著一幹同樣身佩銅印黃綬的縣令,恭恭敬敬地向著麵前同眾人女兒一般大小的少女府君俯身行禮道。

而同是一身正裝的蔡吉則帶著一副受寵若驚的表情,上前一步扶起了為首的王修道,“吉年幼,怎敢擔此大禮。諸公快快請起。”

說實話,眼前這七名縣令都不是愚夫愚婦,對於北海究竟發生了什麼事,眾人那可都是瞎子吃餛飩心裏有數。故而起先他們還有些擔心那個傳聞中隻有十五歲的少女太守會借那幫如狼似虎的東萊兵給眾人來個下馬威。但此刻眼見蔡吉態度謙遜,一幹縣令多少鬆了口氣,心想不管怎樣,這位東萊郡的小蔡太守總算是個知書達理的人。

不過相比其他六個縣令眉頭舒展,紛紛暗自打量新上司。此刻的王修卻將目光投向了站在蔡吉身後的一名文士,張口探問,“這位可是郭奉孝先生?”

“不才郭嘉見過王令尹。”被點了名的郭嘉大大方方地向王修行禮道。

“久仰潁川‘小太公’大名,未曾想君竟會投於東萊蔡府君麾下。”王修緊盯著郭嘉話中帶話道。

潁川小太公是郭嘉少年時的綽號。話說當時有一個外地來的術士見到尚且年幼的郭嘉,大為驚歎,稱此其是薑子牙太公轉世。後來郭嘉漸漸長大,喜歡與長者交談,且往往有獨到的見解,使長者們自愧不如。久而久之也就坐實了“小太公”之名。王修此刻說這話都少帶有點譏諷的意思。因為北方士林皆知郭嘉當初棄袁而走。可他這會兒卻又投靠身為袁紹附庸的蔡吉麾下,幫東萊詐取北海。這多少會令人覺得郭嘉有些自掉身價。

然而郭嘉對此卻並不在意,隻見他,“郭某乃是閑雲野鶴之輩,哪兒但得上太公之名。倒是吾家府君,開港通商,屯田積糧,短短兩年置下上萬精兵,堪稱女中管仲。”

蔡吉本趁著王修與郭嘉交鋒之際,暗自打量王修。卻不想郭嘉虛晃一槍竟給自己戴了頂高帽子。待見周圍的縣令向自己投來了審視的目光,蔡吉趕緊低調地回應道,“奉孝先生過獎了。本府不過是在其位謀其政,怎敢自比管子。”

雖然蔡吉的態度頗為謙遜,但王修對郭嘉所言還是深以為然的。其實王修跟了孔融這麼多年,經曆這麼多危機,聰明如斯的他早就看出孔融不適合牧守一方。毫不誇張的說,以孔融的脾氣北海能撐到今時今日本身就是個奇跡。但王修從沒想過孔融竟會以這種近乎鬧劇的方式退出北海。更令他覺得窩火的是,整場北海之變,他就像是個傻子一樣被人關在高密縣,隻能眼睜睜的看著自家主公被一把火給嚇跑。因此在得知輔佐蔡吉的是潁川名士郭奉孝之後,王修立即就有了與其再較高下的意思。不過剛才郭嘉的一席話,卻讓王修忽然意識到,自己的失敗不僅僅是在謀略上失了先機。更為重要的是東萊郡從一開始實力就強於北海。此番東萊之所以能兵不血刃地拿下北海,歸根結底還是仰仗著東萊郡強勢的兵力。倘若不是兩者兵力懸殊過大,就算郭嘉真有神鬼之才,也無法如此輕易的幫蔡吉拿下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