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第2卷青州之鵬 李大人(3 / 3)

段融終究是比林飛嫩了不少,被對方一試探,便忍不住脫口而出道,“李大人也知蔡府君?”

“蔡伯起一生為人謹慎,不曾想竟會生出一個心懷壯誌的女兒。”李敏感慨地笑了笑之後,又向段融問道,“這麼說汝等是蔡氏派來的?”

不過未等段融開口回答,一旁的林飛已搶先反問道,“李大人又是何人所派?公孫度?公孫瓚?”

哪知林飛的話音剛落,李敏那雙原本半閉著的眼睛突然圓睜道,“老夫與公孫度那玄菟小吏勢不兩立!”

原來公孫度早年在玄菟郡充當小吏之時,雖混跡於上層,但在其鄉裏評議之中,卻仍被視為寒門賤族。襄平令公孫昭按東漢的鄉議原則,召公孫度的兒子公孫康做伍長。遼東名豪田韶則同樣利用鄉議壓製公孫度父子。後來公孫度做了遼東太守,並自封為遼東侯,便開始利用手中大權大肆報複遼東當地的豪族。他先是當眾笞殺了公孫昭,後又將包括田韶在內的百餘家遼東望族滅門抄家,幾乎將當地大族斬盡殺絕。

公孫度此舉自然是引起了遼東士族官僚的強烈不滿。而之後公孫度又圖謀在遼東稱王稱帝,更是引起了遼東名士的一致抵製。樂浪太守涼茂以及麵前的河內太守李敏便是當時頗有分量的兩個反對者。隻可惜時值亂世,在兵強馬壯的公孫度麵前,涼茂與李敏完全是在螳臂當車。最終樂浪太守涼茂被公孫度軟禁。而李敏雖事先得到消息帶了家小出海避禍,卻也因此徹底惹惱了公孫度。抓不到李敏的公孫度當眾焚燒了李敏父親的屍體,並誅其宗族。李敏聞訊後痛心疾首,發誓要為父親報仇。為此他一麵讓兒子李胤帶家眷移居關內,一麵與王烈等同樣與公孫度有仇的遼東豪族混跡於遼東屬國,以期借烏桓人之力對付公孫度。

然而烏桓人雖也與公孫度有仇,但相比漢人重親情,烏桓人更看重拳頭。且烏桓人貴少賤老,怒殺父兄,不以為有罪,然不害其母,因母有族類;而父兄以己為種,故無人過問。因此像李敏這般為了父親屍體被燒,而要向公孫度尋仇的做法,烏桓人是很難理解的。加之公孫度東伐高句麗,西擊烏桓,南取遼東半島,拳頭那是相當的硬。所以李敏與王烈等人雖在遼東屬國蟄伏多年,卻一直沒能成功挑撥烏桓人對付公孫度。

但這次林飛與段融的出現,卻讓李敏看到了一絲希望。在他看來,不管這兩個年輕人是袁紹派來的也好,曹操派來的也罷,亦或是東萊那邊的人也成,隻要是中原來的諸侯,那就勢必容不下公孫度的存在。而一旦兩者有矛盾,李敏便也有了複仇的機會。哪怕這機會很渺茫,他亦不惜以身犯險。

想到這裏,李敏暗暗壓製住了心中的仇恨,轉而循序善誘地向林飛與段融說道,“二位初到遼東,可能有所不知。那公孫度為人貪得無厭,嗜殺成性。汝家主公若想經略遼東,公孫度此獠就不得不除。”

此時的林飛多少已經聽出李敏有意找人對付公孫度。雖然他也看得出以蔡吉的野心早晚都會與公孫度為敵,李敏等人也或許真能為蔡吉所用。但林飛認為在商討是否合作之前,還是得先探探對方的老底才行。畢竟所謂的合作是建立在相應的實力上的。因此林飛當即不為所動道,“李府君言重了。府君或許同公孫度有仇,但吾家主公卻與公孫度並無過節。萬事還需以和為貴。”

“林郎君的意思是汝家主公懼怕公孫度乎?”李敏進一步激將道。

“吾等新到遼東,對遼東之事一無所知,何談怕與不怕?”林飛不鹹不淡地回應道。

且就在李敏與林飛僵持不下之時,忽聽王烈插嘴道,“林郎君說對遼東一無所知,那不如就由王某來說說公孫度在遼東究竟做過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