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第2卷青州之鵬 建安朝賀(2 / 3)

“見過蔡府君。府君來得可真早。”曹昂一個抱拳幹練地向蔡吉躬身施禮。

麵對對方有些笨拙的搭訕,蔡吉忍住笑意,欠身還禮,“昂公子過獎。早朝自當早。”

曹昂被蔡吉如此一提醒,不由尷尬地笑了笑,不知接下來該如何搭訕才好。也就在這時,卻見剛才同曹昂說話的那個文官欣然上前,帶著如沐春風的笑容向蔡吉施禮道,“這位想必就是東萊郡的蔡府君吧。在下尚書令荀彧。”

蔡吉一聽眼前這個年輕的文臣就是曹操麾下的首席謀士荀彧,荀文若,立馬收斂起了與曹昂開玩笑的心思,轉而恭敬地還禮道,“見過荀令君。”

“蔡府君客氣。素聞蔡府君年少有為,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荀彧在與蔡吉客套之餘,亦不動聲色地暗自打量著麵前這位僅有二八年華的少女府君。

話說,對於東萊蔡安貞的大名,荀彧可謂是早有耳聞。無論是曹仁、戲誌才有關黃縣之戰的描述,還是之後探子傳來的種種訊息,亦或是郭嘉婉言謝絕自己時在書信中的隻言片語,都為荀彧勾勒出了一個當世神童的姿態。但當荀彧此時此刻見到真人之時,他卻立即推翻了自己之前的種種猜測。蔡安貞確實年輕,但她絕非神童那麼簡單。這個女人是同劉玄德一樣人傑。那種勃勃野心不是謙恭的姿態、語調可以輕易掩蓋的。不過也正因為如此,才值得利用啊。

蔡吉並不知曉荀彧已在兩三句話之間將她同劉備歸到了一路。本還想與荀彧多說幾句拉近關係的她,還未來得及張口應答,就聽不遠處梆鼓交起。於是蔡吉順勢抬頭,循聲望去,隻見高大的宮門緩緩開啟,隨著執挺人的聲聲傳呼,百官群僚開始簇擁而行。

荀彧見狀當即朝著蔡吉微微欠了欠身,以示就此別過。而曹昂雖有些戀戀不舍,但在臨走之前倒也不忘向蔡吉邀請道,“蔡府君,家父明日與府上設有晚宴,還請府君賞光。”

“曹司空設宴,本府自當出席。”蔡吉拱手答應道。待到她直起腰之時,荀彧與曹昂已經走遠了。望著兩人的背影,蔡吉不禁向身旁的龐統提醒道,“士元,剛才那位荀令君就是曹操的謀主。”

“可是向曹操提議‘奉天子以令不臣’的那位?”龐統緊盯著荀彧的背影問道。

“正是此人。不僅是迎天子,荀彧還提出了‘中原論’作為曹操製霸中原的方略。可以說沒有荀文若,就沒有曹孟德!”蔡吉感慨萬千地向龐統講解道。

龐統耳聽蔡吉對荀彧的評價甚高,不禁暗暗攥緊了手中的托盤,小聲發誓道,“主公放心。統絕不輸於荀文若。”

“本府相信士元總有一天能超越荀令君。不過在此之前,吾等走好這一次的許都之行。”蔡吉回過頭,微笑著向龐統鼓勵道。

龐統聽罷蔡吉所言,立馬恢複了先前的恭敬,轉而低下頭低調地答應,“喏。”

據史書記載,漢代的朝儀為西漢叔孫通所定。即在天將亮而未亮之時,由三十五名“掌賓讚受事”的謁者治禮,以次導引;當朝見者入殿門,廷中陳列車騎、戍卒、衛官,並置放兵器、張豎旗幟。一旦傳聲教人,即趨行示敬。所謂的“趨”是古代為表敬意而小步快走去見尊者的一種禮節。那怕你是馳騁沙場的將軍,也得低眉順眼地邁著小碎步去上朝見皇帝。不僅如此,從西漢到隋唐,上朝、祭祀和赴宴都要“脫履”,也就說百官上朝不許穿鞋。

隨同文武官僚一起上朝的蔡吉與龐統自然也不能例外。畢竟就算是曹操這會兒也還沒得到“劍履上殿”的特權。不過此刻踩著皇宮一塵不染的地麵,蔡吉還是在心中暗自慶幸,劉協這小皇帝還算厚道,沒有像春秋戰國時的那些君主那般讓大臣連襪子都脫了。否則在這大冷天的光腳麵聖那可真夠難受的。

不多時,蔡吉等人便來到了宮殿之下,待見掌宮殿掖門戶的郎中,站於台階兩旁,每一台階數百人。功臣、列侯、諸將及軍史以次陳列於西方,東向而立;文官丞相以下陳列於東方,西向而立。蔡吉雖不會武功,但她此刻的身份是太守,因此被安排站在了武將一列。更巧的是,站在她前麵的正是那日在楊府剛見過麵的劉備。當然他二人皆是第一次麵聖,所以暫時都進不了大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