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當天夜裏一回到郡邸,蔡吉就忙不迭地招來了龐統吩咐道,“士元,快幫本府寫份奏折。”
剛一踏進書房的龐統乍一聽蔡吉如此吩咐,不由怔了一下道,“主公,要統寫奏折?”
“嗯。曹操要本府隨他出征宛城。光靠郡邸的這一百多東萊護衛可不夠應付如此大戰,所以本府要奏請天子將李達等五百東萊騎兵調撥過來出戰。”蔡吉直言不諱道。話說,老劉家似乎都有借東西不還的習慣。自己當初隻是派人護送吳碩進京,結果瞧劉協現在的樣子似乎是真將那五百騎兵當做自己的親衛了。以至於這會兒的蔡吉反倒是要低聲下氣地向劉協“借”回原本屬於自己的東西。
然而龐統聽罷蔡吉所言,卻依舊傻傻地問道,“要統寫奏折?”
“汝不會寫?”蔡吉皺眉反問道。
龐統略帶局促地為難道,“統寫是會寫。隻不過……”
“會寫就成。本府相信士元的文筆。”蔡吉釋然一笑,待見麵前的少年還是一副為難的樣子,卻也隻得後退一步道,“這樣,本府先寫一篇。士元幫本府潤色一下,可好?”
說罷蔡吉便當著龐統的麵認認真真地寫起一份她自認為還可以的奏折。要知道蔡吉在東漢的這兩年可沒少練習寫公文。而她的老師也從最初的太史慈轉成了在這方麵更為專業的黃珍。因此眼下起草東漢的各種公文倒也難不倒蔡吉。可誰曾想,站在旁邊的龐統才看到一半,就默默地另取了一張白紙,研墨潤筆,開始仔細推敲起如何寫好自己的第一份奏折。
翌日,頂著一雙黑眼圈的龐統將他斟酌了一夜的奏折遞給了蔡吉。蔡吉在仔細研讀了一遍之後,不得不承認公文的格式可以突擊學會,可文筆這種東西不是說有就能有的。所以她在大大地誇讚了一番龐統之後,便心安理得地通過李達的關係,將這份折子直接遞到了劉協那邊。
不可否認,目前曹操對劉協的看管相對還比較鬆懈,所以當天下午劉協就已讀到了龐統寫的奏折。當然一同在場的還有大夫吳碩。卻見少年天子手持質地細膩的東萊綿紙,欣然笑道,“蔡安貞不愧出身書香門第,這折子寫得可真詞藻富麗。就是筆跡男子氣了一些。”
不過一旁的吳碩可並不在意“蔡吉”的文筆、書法如何,他所在乎的是折子上的內容。因此在暗自琢磨了半晌之後,吳碩當即上前一步進言道,“陛下,臣以為正如蔡府君在奏折上所言,此番曹操征張繡,正是陛下在軍中立威的一個好時機。倘若陛下的近衛能在作戰中取得驕人戰功,”
“吳卿的意思是,朕該將那五百東萊騎兵還給蔡安貞?”劉協略帶不舍地問道。雖然他也知扣下東萊那五百騎兵有些不厚道。可誰讓他這個天子身邊缺兵少將呢。如此這般也隻好委屈一下蔡愛卿了。
吳碩當然也不想讓天子失去那五百騎兵。但他卻知光是守著這五百人,並不能讓天子在許都高枕無憂。李達等人又普遍缺乏足夠的戰功,曹操想要換人進禦林軍簡直易如反掌。可這個時候要是由蔡吉來統領那五百騎兵在宛城之戰取得戰功,那天子就會有更多的理由留下李達等人。想到這裏,吳碩便意味深長地向少年天子提醒道,“回陛下,是讓蔡安貞‘暫領’,不是‘還’。”
“暫領?”劉協回味了一下這兩個字的意思之後,當即滿意地大笑道,“吳卿說得是。那朕就讓蔡安貞再多暫領五百兵馬。”
吳碩見小皇帝轉眼間就能舉一反三,不禁欣慰地拱手稱讚道,“陛下聖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