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荊州名士(1 / 3)

張存,字處仁,南陽人,擅長謀劃及臧否士人,本為前荊州牧劉表帳下官員。劉表過世後張存並沒有隨大流投降曹操,而是南下投奔了劉備。張存之所以會做出這樣的選擇,除了仰慕劉皇叔的仁義之名外,也與劉備占據長沙名噪荊南有關。

須知張存所在的南陽張家乃是荊州的名門望族。其從祖張溫,官至東漢太尉,曆職三公。其從兄張羨更是在孫堅戰死後被荊南軍民推舉為長沙太守,盤踞荊南四郡與劉表長期分庭抗禮,若非染疾病故,此刻儼然已是一方諸侯。

正如東吳的少年名士陸遜為了吳郡陸家摒棄前嫌投效孫策。張存在劉備帳下出仕也是代表了南陽張家在荊南的利益。劉備作為一個逐鹿多年的諸侯,自然清楚其中門道。所以張存一來就被劉備辟為了別駕從事。莫看劉備的豫州牧隻是個虛銜,張存的別駕頭銜卻是實打實地身份象征,令其在職位上一舉壓過了孫乾、簡雍、糜竺等老臣。此刻麵對張存的進言,劉備更是收斂起了心中不快,虛心向張求教道,“還請先生賜教。”

眼見劉備如此知趣,張存當即手撚長須,搖頭晃腦道,“昔幽王失國,鎬京殘破,鄭、秦、晉三公,逐戎狄,擁平王,護周室東遷,奠百年霸業。而今漢室傾頹,天子蒙塵,將軍何不應召北上,與孫伯符、蔡安貞一同奉天子遷都,屆時封疆列國,封妻蔭子,指日可待!”

劉備曾拜大儒盧植為師求學,多少還能聽得懂張存這是在引用平王東遷的典故來勸他接受蔡吉“卜都定鼎,還政天子,分封諸侯,以藩屏漢”的十六字倡議。不過劉備總覺得張存的說法欠缺了一些東西,有點隔靴搔癢。

在劉備看來他的實力不及孫、蔡兩家,實際控製的地盤滿打滿算也就半個荊南。一旦喪失圍困曹操的優勢,其他諸侯還會與他劉玄德共謀大業乎?此外劉備身為漢宗室一直以來都以複興漢室為

口號對外招賢納士。倘若他就此同人稱漢賊的曹操達成和解,並與一幹異姓諸侯一起分封列國,放任漢室成淪為周室,那天下間的忠漢人士又會如何看待他這位皇叔?

一旁同為荊州名士的習禎眼見劉備低頭不語,料想劉備可能是顧忌實力不夠,不想輕易放跑曹操。於是他便順著張存的話頭以富有磁性的聲音朗聲道,“鄭、晉二家皆姬周血脈,王室之後。鄭氏雖弱,然鄭武公,保平王東遷,興滅國,存周祀,功莫大焉。建都開疆,奠鄭國四百年基業,雄才大略,謙儉恤民,國人稱頌。將軍乃中山靖王之後,理應效仿鄭武公,匡複漢家社稷,成就蓋世功德!”

習禎,字文祥,南郡襄陽人。與張存相仿習禎也是先效力劉表後投奔劉備。襄陽習家雖不及南陽張氏顯赫,在荊州隻能算是新近崛起的寒門,但習禎本人卻是荊州士林公認的俊傑才子,有風流,善談論,人稱“楚之蘭芳”。此外習禎與鹿門子弟也往來甚密。他的妹妹習氏在不久之間剛剛嫁給了龐統的弟弟龐林。事實證明習文祥確非徒有虛名之輩。隨著他以鄭武公的事跡激勵劉備,前一刻還在猶豫中的劉備頓覺眼前一亮,情不自禁地微微點起了頭。

眼見習禎說動了劉備,牙帳內諸如殷觀、廖立、衛文經、韓士元等荊州名士也跟著你一言我一語地勸說劉備響應蔡吉“卜都定鼎,還政天子,分封諸侯,以藩屏漢”的十六字倡議,並借機在荊州建立封國。連帶著糜芳、劉琰等出身中原的老臣也隨之附和起來。畢竟這些老臣之所以會拋家棄業追隨劉備顛沛流離多年,除了仰慕劉備個人魅力之外,多少也存了封侯拜將的心思。

一幹文臣武將的勸進鼓動直聽得劉備心潮澎湃。說到底劉備已經四十二歲了,雖然他在不惑之年好不容易謀得了一方安身之地,擊敗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一代梟雄曹操並將其困於當陽城中。然而在孫策、蔡吉那等二十來歲的就已名動天下稱霸一方的“珠玉”麵前,劉備好不容易取得的這點成就顯然就有些黯然失色。以至於兩年前他被曹軍由廬江驅趕到長沙時曾不無憂慮地感慨道,“平常不離鞍,髀肉皆消。今不複騎,髀裏肉生,日月如流,老將至矣,而功業不建,是以悲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