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町,李家。
李振山坐在書桌前,雙眉緊蹙。
在他麵前的是革鋼這個月的工資總支出。
僅僅一個月,革鋼所有人員的工資加在一起超過八千萬。
這筆龐大的數字就像一座大山壓在革鋼這個老人的背上。
複工四十三年的革鋼設備老化,負擔沉重,就像一個風燭殘年的老人,蹣跚而行。
與它同級別的漢鋼比革鋼年輕十歲,滬鋼更是八十年代才建成投產,他們的負擔都比革鋼小。
別的不說,就光是每月給這四十萬職工開工資,就已經讓這家企業苦不堪言,更別提還有那麼多退休職工,他們的退休金、醫療費,以及各種各樣的支出……
李振山頭大如鬥。
革鋼的產品在市場上沒有任何競爭力,尤其是在高精尖領域,整個革鋼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就是剛剛建成的線材廠,這也是革鋼唯一的現代化工廠。
這是張南方留給李振山的財富。
接手革鋼後,李振山也曾想效仿張南方,集中資金集中力量,再建一座現代化的工廠。
隻可惜現在的革鋼已經抽不出那麼多錢了,想要繼續發展,必須治理沉屙宿疾,就目前革鋼的趨勢來看,減員增效已經勢在必行。
李振山雙眉之間的川字更深了。
他都可以想象,一旦提出減員,整個革鋼將會發生一場不亞於海嘯般的地震。對那些已經習慣了安穩生活的職工來說,失去工作意味著什麼?
但是無論阻力多大,改革終將進行下去,這是上麵派他到革鋼來的最終目的。
李振山看了一眼桌上的台曆,還有三個月就要過年了。
對神州人來說,一切不美好的東西都要留到年後。
一份計劃表已經在李振山心中形成。
******
瓊島,瓊口,在地產大廈東南方向三十米距離的一處辦公樓內,一家名為勝利的房地產公司悄無聲息的開張了。
公司法人是楊芝蘭,老顧和老(河蟹)胡還有蘇盛是公司的股東,他們三個都有工作,不適合當法人,所以隻能把楊芝蘭推上來。
林致遠看在蘇錦的麵子上,投了五十萬,占了公司百分之十的股份。
勝利房地產成立不到三天,就從銀行批到了一筆五千萬的貸款,這讓林致遠很有些羨慕,不得不說這些二代的能量,確實非常人所比。
自己為了弄到一筆貸款,求爺爺告奶奶,今天請客,明天送禮,可人家隻需要一個電話,貸款就下來了。
而且不止於此,他們又通過瓊島高層,在毗鄰瓊口不遠的一個縣城,拿到了一個低價地塊。
這就是二代和普通老百姓的區別,普通老百姓跑斷腿的事兒,二代隻需要一聲招呼就輕鬆解決。
林致遠也是暗自慶幸,幸虧自己到瓊島來的早,那時候這些神通廣大的二代還沒有盯上這塊熱土,自己才能有時間占下先機,營造出自己的關係網。
如果現在他進入瓊島,估計連口熱湯都沒有了。
二代就是二代,隻喜歡動嘴皮子,不會親手經營。
勝利房地產成立後的一周,蘇盛四人就返回了燕京,把公司全部扔給林致遠管理。
人家給的理由倒是冠冕堂皇,完全信任小林的能力。
不過這對林致遠也是好事兒,沒有這幾位大爺在旁邊盯著,他做起事來方便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