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致遠打開了話匣子,把他前世經曆過的那些減員增效的辦法都說出來。
“大哥,我建議你把革鋼的那些非生產經營單位都踢出去,比如學校、醫院,革鋼作為一家鋼鐵企業,不應該承載太多的社會功能。前兩年革鋼辦了一家革鋼高中,這所學校每年至少要花掉革鋼幾百萬的經費,有必要嗎?還有革鋼下屬的那麼多家醫院,全都在賠錢……”
在一九九八年之前,我國還在實行公費醫療製度,有單位的職工在醫院看病,先自己墊付,然後拿著醫院收據回單位報銷。
革鋼四十萬職工,再加上七八萬退休職工,這些人的醫療費一年是一筆天文數字,除了支付這些醫療費之外,革鋼每年還要拿出巨資貼補下屬的幾家醫院。
直到一九九八年,我國才全麵取消公費醫療製度。
林致遠的每句話都打在李振山的心坎上。
李振山敏銳的意識到,如果按照林致遠說的,革鋼的包袱將會進一步減輕。
“致遠,你說的將學校醫院剝離出去,困難怕是不小吧,革安未必肯接收。”
“大哥,不一定非要一下子剝離,可以製定一個計劃表,分三至五年來完成,革鋼再給市裏一筆補貼費,你和重山書記好好商量一下,相信他會同意的。”
兩人這個電話足足打了一個多小時,林致遠的建議拓展了李振山的思路,讓他的計劃更加完善。
第二天,李振山就召開了革鋼常委會,在會上他提出了減員增效的大計劃。
由於李振山現在在革鋼的威望日隆,這個計劃很順利就通過了。
由李振山任組長,幾名副總經理任副組長的“減員增效”小組正式成立,總部機關各個處室開始緊鑼密鼓的工作起來。
作為此次改革的中心,附企公司是第一個受到衝擊的單位。
常委會開完僅僅兩天,大公司的紅頭文件就下達到了附企公司。
工作的第一步就是徹底清查目前附企公司的人員構成,這項調查工作非常全麵,要求查清目前附企公司人員的年齡、工作崗位、身體狀況等基本情況。
這項工作由附企公司勞資處牽頭,要求在兩個月內必須完成。
這份紅頭文件一下達,立刻引起了附企公司職工的紛紛猜測。
“我聽說大公司不管咱們了,要讓咱們下崗。”
“天哪,真要下崗了,咱們怎麼辦?”
“我家前樓的鄰居就下崗了,現在連肉都吃不起了。”
附企公司總部上下人心惶惶,說什麼的都有。
“你們說,附企公司七八萬人,難道全讓我們下崗嗎?”
“那怎麼可能,為什麼要做調查?肯定是要事先排查一下。”
“那誰下崗誰不下崗的評判標準是什麼?”
“說不定是民主評議呢,大家投票,把表現最不好的人選出去。”
後勤處,一臉煞白沒有半點血色的潘國富聽著別人的議論聲,心中惶恐至極。
他是從主體廠礦轉過來的,身份是全民工,所以一向瞧不起身邊這些大集體職工,平時在單位的人緣也特別臭,如果真要搞民主評議,自己有可能第一個就被選出去。
潘國富覺得自己簡直就是世界上命最苦的人,大哥坐牢,父親坐牢,自己又離婚,李淑娟現在的身體也不好,經常要去醫院看病抓藥,如果自己再下崗了,這日子還有個過嗎?
。您提供大神二肥肥的重生之廠花太凶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