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日,早八點,革鋼紀委的工作人員陶波照例從傳達室取回了幾封舉報信。
革鋼紀委收到的舉報信並不多,平均每周能有那麼兩三封。
陶波將舉報信交給了自己的處長蔡寧。她是沒有權限觀看這些舉報信的。
蔡寧慢條斯理的喝了口剛泡好的茶,然後拿出一張裁紙刀,開始一封封的拆信。
舉報信分兩種,一種是匿名的,一種是實名舉報的。紀委接到的舉報信,大部分都是匿名的,紀委對待匿名舉報信的態度,遠不如實名舉報信重視。
因為根據紀委的工作經驗,匿名舉報信大部分都是查無實據,遇到這種情況,他們一般都會將舉報信打回到舉報對象的單位紀委,讓他們調查核實。
如果遇到實名舉報信,他們的態度就會嚴謹很多,第一時間會聯係舉報人調查取證。
蔡寧將所有的舉報信拆開之後,一封一封的看了起來。
他看信的順序和其他人不同,先看最後一頁有沒有署名,如果有署名和單位,那就是實名舉報,要另外處理。
一共三封信,全部都是匿名舉報。
蔡寧又從頭開始看起,他要確定舉報對象的級別。處級幹部和科級幹部對應的處室不同,處級幹部是由大公司紀委直接負責的,科級幹部則打回舉報對象所在單位紀委處理。
當蔡寧慢慢悠悠看到第二封舉報信的時候,猛然間站了起來,臉上出現了異常凝重的神色。
這封信的字跡扭扭曲曲,就像小學生一樣幼稚,蔡寧每年要看無數封舉報信,對這種事很有經驗,像這種情況一般都是舉報人怕暴露身份,用左手寫的。
蔡寧沒有遲疑,抓起舉報信,大步流星走出門外,敲開了副書記馬如鬥的房間。
“馬書記,剛剛收到一封匿名舉報信,您看一看。”
馬如鬥一看蔡寧這個神色,就知道事情非比尋常,他接過舉報信,隻看了一個開頭,兩條眉毛立刻便深深的皺了起來。
這封舉報信的舉報對象不是別人,正是林致遠。
如果是一般的廠處級幹部,馬如鬥和蔡寧都不會這麼吃驚,該怎麼辦就怎麼辦好了。
但問題是林致遠正處於公示期的敏感時段,這個時候接到匿名舉報信,對方的動機已經再明顯不過了,那就是要林致遠當不成鍍鋅板廠的廠長。
八分錢的一張郵票能惡心你半年。
這件事更嚴重的一方麵是林致遠剛剛獲得全國勞動模範的榮譽稱號,如果紀委介入調查,那豈不是打了從上到下所有人的臉。
一個全國勞動模範,被紀委調查,傳出去都是一個巨大的政治笑話。
馬如鬥不敢怠慢,他飛快的將這封匿名信瀏覽了一遍,隨即氣的罵了出來,“扯淡,這純粹是扯淡,老蔡,你看這舉報信的第一條,說林致遠生活奢靡腐化,兩年前,林致遠回革鋼上班之後,馬上就向紀委申報了自己的個人財產,人家有錢,想怎麼花就怎麼花,你管得著嗎?再說了,我總能看到林致遠,他一天就一身勞動服,和咱們也沒什麼區別呀,沒看出他哪奢靡腐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