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0章李公子二(1 / 2)

第1130章李公子二

7月中旬,少量的國際資本,開始對港元進行試探,港島金融管理局隻動用了10億美元的外彙,加上一些常規政策,就穩定了局勢。

普通的港島市民,幾乎沒反應過來發生了什麼,事情就結束了,絲毫沒有影響他們繼續沉浸在一片繁華之中。

彼時的港島,是世界第四大金融中心、第六大外彙交易市場和亞洲第二大股票交易市場;港島各大銀行和其他存款機構,共有近萬億美元的境外資產,占全球的8%。

1997年上半年,港島的經濟保持著高速發展,樓市和股市不斷創下新高。隻要有新的樓盤開售,前一天晚上就會排起長隊。港股恒生指數作為港島經濟的晴雨表,一路飆升,並在7月的最後一天,首次突破16000點。

種種跡象表明,金融風暴似乎被港島擋在了門外。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相對於亞洲其他市場,港島的底蘊固然深厚,但缺點也很明顯:巨大的樓市泡沫、偏高的家庭負債、企業過度依賴借貸、貿易赤字嚴重等等。

這些問題,也被國際炒家們看得清清楚楚。所以,盡管沒有大動作,但他們早就開始暗中囤積港元和期貨合約,伺機而動。

果然,8月中旬,他們對港元發起了第一輪衝擊。

8月15日和16日兩天,炒家們集中拋售了40億港元,港元與美元實行的是聯係彙率製(固定彙率製的一種),通過與美元的掛鉤,保證港元的穩定性。1983年以來,美元兌港元的彙率,一直固定在7.75-7.85之間。

受到這波衝擊,15日當天,美元兌港元的彙率一度達到警戒線,恒指下跌2.43%。在下一個交易日,恒指跌破16000點,並在9月初跌至13000多點。

但港島和暹羅可不一樣。要知道,當時港島的外彙儲備多達近1000億美元。所以,港島金管局和上次一樣,動用美元外彙回收市場上過多的港元,同時提高利率,再次化解了危機。

對升鬥小民來說,金融危機影響到的是他們的工作,他們的飯碗,但是對李公子這樣的大家族來說,每一次彙率上的大波動,每一次股市上的風吹草動,都能造成他們家族總資產幾千萬甚至幾億的浮動。

如果港島守不住,變成暹羅、大馬這樣的情況,股市崩盤,樓市清單,工廠停工,公司破產,那麼對富人來說,損失的可就不是一星半點兒了。

別看李公子坐在遊艇上,身邊是千嬌百媚的美人,喝著幾千美元一瓶的頂級白葡萄酒,但是他心裏的焦躁,卻不是外人能夠理解的。

這次他之所以這麼大手筆招待宋勤和林致遠,其實是帶著家族的指令來的。

對李公子這樣的家族來說,金融危機來臨後風雨飄搖的這段時間裏,最重要的是把資產轉移到安全的地區。

眼下這種形勢,內地無疑是他們最好的選擇。

在這種本該談論風月的場合,李公子卻談起了目前的港島經濟形勢,他其實是故意的,他想看看宋勤,於越和林致遠的反應。

但是讓他失望的是,宋勤和於越似乎根本沒有聽他講話,一心和身邊的靚女調笑,隻有林致遠才聽到他的話後,露出了比較關注的神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