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人事廳副廳長季佳木也來到吳部長的辦公室,吳部長開門見山直接問他願不願意加入籌備小組,季佳木猶豫了幾秒鍾,但是當他看到詹達英一個勁兒的給他使眼色,季佳木最終點頭同意了。
林致遠說了自己的要求,讓他馬上推薦兩個既懂科研又懂經營的領導,季佳木不愧是活的人事檔案,張口就來,“林組長,我推薦十七所所長金鯤,和五十五所所長潘立德。這兩個都是中青年幹部,富有開拓心,有創新意識,金鯤的研究專業是衛星,潘立德的專業是集成電路,都是專家型的幹部,十七所和五十五所在他們兩個的經營下,這兩年效益蒸蒸日上。”
林致遠看向吳部長,吳部長重重的點了點頭,“這兩個人都不錯,都是近幾年走上領導崗位的,原先也都是技術骨幹,隻不過十七所和五十五所都不在燕京,十七所在蜀都,五十五所在皖都。佳木,馬上給這兩個人打電話,讓他們盡快把手頭的工作交接一下,進京報到。”
******
隻用了一個上午時間,林致遠就把籌備小組的人選基本確定了。
作為企業的領導者,林致遠知道想要經營好企業,最重要的是兩個方麵,一是收攏人才,二是找準方向。
科技以人為本,但人才卻是科技之本。
沒有人才,一切工作都是空中樓閣。
所以林致遠一上來就要建立一個與自己心往一處使的領導班子。
詹達英和袁誌龍都不用說了,他們兩個和自己並肩奮鬥了一年多,在音樂花園這個項目上取得了高度默契,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兩個人已經是自己的人了。
新加入的季佳木應該也不會有問題,他從部裏下到企業,目的和詹達英一樣,一是行政級別能提一級,二是收入能增加,想要達成目的,他就必須得向自己靠攏。
至於後加入的金鯤和潘立德,這兩位從來沒見過麵,不好評價,隻能留待以後慢慢磨合了,不過如果這兩個人不配合自己,林致遠不介意臨陣換將。
人選基本確定,吳部長欲言又止,“達英,佳木,你們兩個先去忙,用最快的時間整理出部屬科研院所和企業的信息供林組長參考。”
詹達英和季佳木先走了。
吳部長這才看向林致遠,“致遠,和你商量個事,我看你這個籌備小組現在隻有六個人,人數有點少吧?”
林致遠笑嗬嗬的問道:“部長準備推薦誰呢?”他早就看出吳部長有話要說。
“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的老李,李洪權怎麼樣,這家公司是部屬企業裏規模最大,除東天電子之外效益最好的企業,你考慮考慮!”
林致遠並沒有馬上回答他,而是掏出軟華子,遞給吳部長一根,“部長,你忘了,九九年的年底,我來部裏調研時和李總打過交道,雖然調研的時間不長,但是我能感覺到李總開拓精神不足,因循守舊的思想很嚴重,這或許和他的年齡有關係,老同誌嘛,穩重一點是長處,但是我希望未來的神州電科是一家朝氣蓬勃,勇往直前,敢打敢拚的企業。”
吳部長一聽就知道林致遠對李洪權是有看法的,他苦笑一下,“那好吧,其實我也知道老李的毛病,隻不過他畢竟是老同誌,我總想著沒有功勞,還有苦勞,能給他留一個位置。”
吳部長已經開口了,林致遠總不能全駁了他的麵子,他略一思索,“部長,你看這樣行不行?籌備小組至關重要,因為它是未來神州電科整個企業架構的設計師,我的建議是李總就先不要加入了,但是將來集團成立,可以讓李總進入領導班子,像工會主席之類的職位正需要這樣穩重的老同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