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6章減員計劃(2 / 2)

林致遠點點頭。在座各位領導班子的神態,他盡收眼底,“我知道這項工作是大家最不願意做的,我也一樣,但是沒辦法,集團現在的負擔太重了,有十五萬人張著手管我要工資,每個月集團拿出的工資在兩億元左右,這筆支出就像大山壓的集團喘不過來氣,集團如果想搞發展,搞研發,怎麼辦?隻有一條路可走,卸下包袱,輕裝上陣,所以隻能做出抉擇。”

大家都知道林致遠說的是實情,現在集團上下這麼多人,每年的工資再加上年底福利將近三十億元,而東天電子每年貢獻的管理費也不過就這個數字,刨掉員工開支,基本上也不剩下什麼了。

集團去年八月成立到現在,將近半年時間,如果不是靠著林致遠從東天電子借錢,集團根本支撐不下去,別說搞科研,隻能維持最基本的生存。

一麵是集團迫切解決的發展問題,一麵是職工丟失工作的悲慘場麵,這道兩難的問題放在了所有領導班子成員麵前,他們不得不作出最艱難的選擇。

“大家也不必過分悲觀,我是從革鋼出來的,在上個世紀,革鋼就麵臨著這樣的問題,對此我還是有一些經驗的,我會借鑒革鋼一些做法,盡量保證這個過程平穩度過,盡量保證每個職工能有最低的生活保障,下麵我就談談我個人的見解……”

大家精神一振,立刻開始記錄。

“我打算把整個減員的時間拉長到兩年,分成四個階段,盡量將影響降到最低。第一階段,借鑒革鋼三零五零的做法,就是工齡滿三十年,年齡滿五十的非生產科研崗位的職工采取一次性買斷的辦法……”

“第二階段,從二零零二年下半年開始,集團成立生活協力中心,將集團下屬各單位的保安、門衛、食堂的外雇人員清除,由生活協力中心接手,生活協力中心的人員構成以從集團非生產科研崗位分流下來的人員為主,這部分人員沒有年齡限製。”

“第三階段從二零零三年的上半年開始,集團將根據生產實際情況,成立一些輔助性的公司,例如運輸、包裝,倉儲中心,盡量安置沒被生活協力中心選中的職工。”

“第四階段,對於仍未被安置的職工采取一次性買斷,到二零零三年年底,我希望集團的職工總人數能被壓縮在十萬以內,生產科研重要崗位的幹部職工收入要和其他非重要崗位的嚴格劃分,讓能者多得,勞者多得,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

林致遠的發言很長,步驟很細,這樣在場的其他領導班的成員鬆了一小口氣,如果按照林董的這個計劃來布置工作,確實可以將影響壓縮到最小,最大限度的照顧那些分流人員。

林致遠把這項工作分配給了詹達英,季佳木和李洪權。

會議結束後,三人最後出了會議室。

二月燕京的天灰蒙蒙的,三人都知道這項工作不輕鬆,心情都很沉重。

李洪權說了一句話,“我還有三年就退休了,現在我最大的心願就是希望集團能夠平穩的渡過這段艱難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