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浩並不畏懼戰爭。
但也不想真的發動戰爭。
能夠不戰而屈人之兵,是最好的。
氫彈一旦製造成功,就可以不戰而屈人之兵。
就可以維係寶貴的和平。
人類現在的和平,本就是核武器相互威懾,而達成的。
當初核武器誕生的時候,愛因斯坦還以為人類的末日即將到來。
並且悲觀的說:“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戰人類用什麼武器,但第四次世界大戰,人類大概會用石頭和木棍。”
言下之意,就是說如果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核武器肯定會被使用。
以核武器的危害,一定會把人類文明打回原始社會。
後來的科學家,也都極力渲染核武器的危害,並且發明了著名的“核冬天”理論。
而核武器本身威力的不凡,再加上“核冬天”理論深入人心,反而導致核武器達成了一種互相威懾,誰也不敢動手的平衡。
和平得以長期的實現。
第一次世界大戰距離第二次世界大戰,相差大約二十年。
如今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已經八十年了,但是第三次世界大戰,卻並無爆發的痕跡。
世界整體依舊處於和平之中,隻是有局部的戰爭。
可以毀滅人類文明的武器,反而讓人類變得一團和氣,這不得不說,算是一種絕妙的諷刺。
如今人類世界的格局,有點像《三體》之中的威懾紀元。
各個大國都有海量的核武器,尤其是有氫彈那樣的大殺器。
原子彈的威力,很難超過百萬量級,一次性能夠殺死幾十萬人,無法摧毀一個大國。
但是氫彈的威力,卻是沒有上限的,想要多少當量,就有多少當量。
毀滅一個大國,也不在話下。
正因為各大國之間氫彈的相互製衡,世界才進入“威懾紀元”,進入和平的狀態。
就像《三體》之中,人類和三體文明,通過黑暗森林法則相互製衡,誰也奈何不了誰。
不過《三體》裏,三體文明最終通過文化入侵,改變人類的思維,讓人類選了一個聖母當執劍人。
加上三體文明的母星無法生存,三體文明隻能背水一戰,選擇冒險,利用人類的聖母,瓦解了人類利用黑暗森林法則建立起來的核威懾。
不過現實之中,各國又不是腦殘,不會上聖母執掌核武器的發射按鈕。
何況核武器的發射,從來也不是一個人去做決定的。
是一套複雜的應變體係。
如果本國遭遇了核打擊,就算決策者不做決策,但經過應變體係的運作,本國的核武庫,也會自動反擊,把世界拖入核戰爭的深淵之中。
而且現實裏的各國,最多隻是經濟利益上存在很大的糾紛,還不至於是三體文明那樣生死存亡的危機。
沒有必要殊死一搏。
所以世界很和平,幾乎沒有世界大戰的可能性。
那些局部戰爭的國家,要麼是沒有核武器,要麼是不至於使用核武器,所以才在小規模的摩擦。
真正的核大國與核大國之間,隻有代理人戰爭,絕對不會對彼此真正下手,以免把世界拖入核戰爭的泥潭。
江浩如果擁有了氫彈,實際上就擁有了和大國一樣的話語權,別人反而不會對他發動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