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比曹操幸運(1 / 2)

夏侯惇不語,用異樣的目光注視著高幹。他受荀彧之托,要想法設法留住高幹。但以高幹的地位,被迫留在濮陽卻是一件大失顏麵之事。如果自己是高幹,會不會因為典韋而受人脅迫呢?

答案應該是否定的!

在夏侯惇的心目中,典韋的確是個人才,但還遠遠沒有達到讓他堂堂的一郡之長為之低頭的地步。若是用他夏侯惇的老師來做人質,效果會比區區一個典韋好很多的。畢竟,夏侯惇是一個尊師重道之人,十四歲那年曾經有人侮辱其師,惹得夏侯惇大怒,將那人擊殺。

但是這件事如果換做曹操,以他識人、用人的準則,相信一定會做出與高幹同樣的選擇。這就是夏侯惇與曹操之間的差距了。

就連夏侯惇自己也沒有想到,大約兩三個月之後,他不慎被叛軍挾為人質,而部將韓浩卻置頂頭上司的性命於不顧,絲毫不給夏侯惇麵子,並說什麼按照國法將不考慮人質的安全,做出了要出兵攻擊劫持人質者的姿態。劫持人質者害怕,於是放棄人質投降,夏侯惇才僥幸逃過一劫。

而曹操聽說這件事後,將攻擊劫質者不用顧忌人質定為法令,於是以後就沒再發生劫持人質事件。

夏侯惇如果能夠像高幹一樣先知先覺,此時此刻應該不會用典韋來脅迫高幹了。

“暫時?”一旁的韓浩笑了:“不知高公子嘴裏的暫時是幾時?一個時辰?一日?或者是一個月?”

高幹上下打量了韓浩一番,見此人其貌不揚,但是給他的感覺卻像是一把裝在麻袋裏的錐子,隨時都有露出鋒芒的可能。

高幹不由心中一怔:“夏侯惇帳下竟然還有這般人物?難道是壽張令程立不成?不,史書上說,程立身高八尺,劍眉長髯,儀表堂堂,而此人卻相貌平凡,扔進人堆裏之後打著燈籠也難找得出來,怎麼會是程仲德?”

高幹尋思了良久,忽地想起了數月之後夏侯惇被叛軍劫持的事情,不由眼前一亮:“如果我沒有猜錯的話,此人應當是東郡都尉韓浩了。”

“高元才怎敢對某如此無禮?”那廂韓浩見高幹不但對自己的問話置之不理,而且還對他不住打量,一時間怒火上湧,朗聲道:“河內韓浩,見過高公子!”

“果然是韓浩!聽說此人不但打仗是一把好手,而且也深諳屯田之道,是屯田製的發起人之一,兗州之戰後便被曹操委以中護軍的要職,深得曹操寵愛,後來拿下漢中時,竟然有讓其鎮守漢中的意思,隻是後來帳下有人反對,才用了夏侯淵。若是此人代替夏侯淵鎮守漢中,黃忠與法正未必就能從他手中討得了好去。既然棗祗不好忽悠,那麼把此人弄到蜀郡也行啊!”高幹看著韓浩是越看越喜愛,急忙施禮道:“久聞河內韓元嗣大名,不想在這裏相見,某何其之幸!”

韓浩一愣,不明白高幹這般前倨後恭打得是什麼算盤?

這時,夏侯惇已經拿定了主意:“高公子,隻要你能在濮陽城內呆上一個月,我便饒了典韋,隨他跟你左右。”

“一個月?”高幹默默計算了一下時日,覺得一個月時間太久,張邈與陳宮的叛亂隨時都有可能爆發,自己何必要趟這趟渾水呢?便嗬嗬一笑道:“元讓將軍,某思念家父心切,在濮陽城最多隻能呆上七天,便要啟程趕往蜀郡了。”

“七天?未免太少了點兒吧!”夏侯惇思忖片刻道:“既然高公子思親心切,我也不能不略表存心,不如你我就以半月為限如何?”

高幹一下子探明了夏侯惇的底線,就更加有底氣了,斬釘截鐵道:“元讓將軍,某若是借道兗州,為了典韋,在這濮陽城中呆上半月也無不可,但某若是想回轉鄴城,便隨時都有走的可能了。”

夏侯惇一想荀彧書中之意,目的不外乎就是想讓高幹回到袁紹身邊,他如果能自己回去當然是更好不過了。

一念至此,夏侯惇哈哈一笑道:“高公子既然如此爽快,我就隻能是恭敬不如從命了!隻是我想問的是,為了一個典韋,這樣做值得嗎?”

“怎麼不值得?”高幹輕笑道:“我與典君一見如故,承蒙他不棄,願意隨某一起建功立業,某又怎能棄他而不顧呢?難道元讓將軍是要讓某等到典韋被砍頭之後,再虛情假意的準備一副棺槨來償還他的人情嗎?那種小人行徑某是學不來的。”

高幹此言一出,一旁韓浩眼睛裏放出了久違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