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蘇均第二次“寫”現代詩,要知道蘇均的第一次現代詩還是在蒙德的時候“寫”的西貝的《路人》,那一次反響很棒。
“哦,狂野的西風,秋之生命的氣息……”
“你無形,但枯死的落葉被你橫掃……”
“猶如精魂飛遁遠離法師長吟……”
紀芳念著上麵的文字,大少爺沒有說話隻是靜靜的看著。
他看的目光比紀芳讀要快的多,等大少爺看完紀芳還在念著,隻是她原本平靜且毫無感情的聲音變得起伏,隱隱間似乎變得有些激揚。
大少爺笑著將手中的詩交給紀芳,而紀芳也是接過不再湊在大少爺身邊念誦,她站起來雙手捏著詩放在眼前,像起舞一樣來回踱步,口中抑揚頓挫。
“我開始好奇……你的新書了……”
看向眼神有些複雜,猶豫再三大少爺還是輕聲開口。
蘇均也明白他的意思——究竟是什麼作品才能配得上這首詩當做它的開幕式呢?
而對於這個問題蘇均隻是笑了笑,沒有認同他的說法。
“這不是開幕式,是它的另一個結局……”
“另一個結局?”
大少爺當然不會知道蘇均是什麼意思,畢竟他可沒有看過《巴黎聖母院》,而且《蒙德教堂》也沒問世。
蘇均撐著下巴,眼中看著紀芳的“表演”,心中思索著。
說實話,一開始的蘇均是並沒有想到用《西風頌》當做《巴黎聖母院》(《蒙德教堂》)的宣傳詩的,因為他壓根就沒記起來這首詩。
直到在想“世界八大奇跡”評語的時候,了解西風大教堂曆史的他自然而然就想到了這首詩中最出名的一句——如果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於是,蘇均這才記起這首詩,英國詩人雪萊筆下最富盛名的抒情短詩,自然界和人世間的狂風暴雨一同誕生在他的筆下,傾瀉為激昂慷慨的歌。
而為什麼要用這首詩宣傳《巴黎聖母院》(《蒙德教堂》)呢?這就不得不談到玻西·比希·雪萊和維克多·雨果的關係。
額,他們其實並沒有關係,硬要說的話他們都同屬於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
但在蘇均眼中,《西風頌》和《巴黎聖母院》(《蒙德教堂》)要表達的情感是一樣的,隻是方式不一樣罷了。
《巴黎聖母院》是為了敘說“命運”一語而寫作的,維克多·雨果尋求的是命運的真實內涵。
無論是克洛德,還是卡西莫多,他們歸根到底是社會的人,他們內心的分裂、衝突,反映的是他們那個時代神權與人權、愚昧與求知之間,龐大沉重的黑暗製度與掙紮著的脆弱個人之間的分裂、衝突,終於導致悲劇中一切人物統統犧牲的慘烈結局。
簡單來說就是維克多·雨果筆下壓迫下的衝突和反抗是一首憤怒而悲壯的命運交響曲。
但雪萊不一樣,同樣是黑暗的製度壓迫,《西風頌》表達的是雪萊自身對反動腐朽勢力的憎恨,對當時社會革命終將勝利和光明未來的熱切希望和堅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