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所有人看到題目的時候有點傻眼了,更有甚者反複揉搓自己的眼睛以表明自己並沒有看錯。
可現實就是如此滑稽,就算再怎麼扇自己的耳光,“1+1”這幾個字就如此闖進每一個人的眼睛中。
甚至為了避免自己看錯,胡桃還特地拍了一張照片,上麵也是簡單的幾個字:
證明1+1
當然了,括號中的話語是被眾人選擇性無視了。
一時間眾人有些困惑的提出了疑問。
論壇。
賣唱的快樂小男孩(沉澱版):@蘇均,是不是印刷錯了?你確定是這個題目?
正義的化身:2!!!2!!!1+1=2啊!!!@璃月國立大學,@楓丹科學院,@須彌教令院,快封我當教授!我要當教授!
不是淘氣的淘:嘿嘿,可是我先解出來的,1+1=2。
阿忍:@蘇均,師兄,這……
大少爺:@紀芳,是不是你們萬文集舍印刷錯了?
紀芳:喂,我們可是嚴格按照蘇先生的手稿印刷的。
就在這些人困惑且激動,激動且困惑的時候,蘇均發話了。
蘇均:並不是印刷錯誤,題目就是這個,誰能解出這道題目500萬摩拉,外加璃月國立大學教授推免。
璃月國立大學官方賬號:同意同意!蘇先生說的我們同意。
此話一出,短暫的沉默之後,蘇均的評論區就被一群“2”給刷屏了。
正義的化身:@蘇均!你這個家夥可不能因為我們之間的往事就故意針對我!我要當教授 2!!!!1+1=2!!!
看著這群人前赴後繼的“2”,蘇均笑著撓了撓腦袋。
他們不看題目的嗎?
沒錯,題目並不是所謂的“1+1”,而應該嚴格來說是括號裏麵的東西,這個就是被稱為前世數學界絕對難題的“哥德巴赫猜想”。
其實很多人就有一個誤區,認為哥德巴赫猜想就是證明“1+1=2”,但真正的情況並不是如此。
哥德巴赫猜想要證明的根本就不是“1+1=2”,而是“1+1”,並且這裏的“1+1”也不是代表這數的意義的想加。
準確來說哥德巴赫猜想裏的“1”表示的是質數,所以“1+1”就是代表兩個質數的相加,所以哥德巴赫猜想並不是一些人所認為的“證明“1+1=2”,而是證明“任一大於2的整數都可寫成三個質數之和”。
眾所周知,每一個猜想的提出者極大概率本人自己的證明不了的。
所以後來哥德巴赫在向歐拉求助的過程中,歐拉對於他的猜想提出了一個新的等價版本——任一大於2的偶數都可寫成兩個質數之和,其被稱為“強哥德巴赫猜想”。
並且根據歐拉所提出的這個等價版本又“進化”出了另一個推斷——任何一個大於7的奇數都能被表示成三個奇質數的和,被稱為“弱哥德巴赫猜想”。
也隻有將這兩大推斷整合起來才能真正的稱之為完全體的“哥德巴赫猜想”,其用現代數學陳述為:任一大於5的整數都可寫成三個質數之和,即“1+1”。
在前世,可能是因為“哥德巴赫猜想”太過於耀眼,導致一些人鑽了空子,到處宣揚所謂的“哥德巴赫猜想”就是“證明1+1=2”,才導致很多人都覺得“哥德巴赫猜想”就是“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