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體育館內,座無虛席。
粵彎兩間龍頭學府──粵彎大學和中文大學,正進行一年一度的兩校籃球對抗賽。
這項盛事已有三十一年曆史,比賽場地每年替換,兩校輪流主場,今年在粵大舉行,以致來湊熱鬧的觀眾,十之八九是粵彎大學的學生。
球在滾,框兒輕蕩,場內人激戰,局外人捏一把冷汗。
代表中文大學的黑衫一隊進攻,球傳到十一號球員身上,他瞄準籃框投球,“唰”的一聲,球直穿框心進網。
觀眾席上有班少女大聲尖叫,那個外表平平無奇的十一號球員聽了,不禁洋洋得意,把自己幻想成某日本漫畫的十一號男主角。
流川,不,黑方的十一號的確有點本事,梅開二度,攔截了敵方的傳球,當即展開腳影無蹤式的快攻,正要蹬上半空,白方某後衛乘他不備之際,扯住他的臂膀。
十一號的空中動作受阻,仍然勉強把球擲出。
同一時間,白方另一名球員側掩至前,眼見隊友犯規,暗叫一聲爽,順勢躍上去回掌一拍。
球像麵團一樣摔在十一號的臉上。
嗶──
裁判吹響哨子,黑方獲判罰球,但粵彎大學的學生照樣鼓掌。
十一號捂住鼻子,向著隊友,毫無男子氣概地問:“我的臉有沒有走樣?”
粵彎大學的學生登時笑成一團。
遇著這種無禮的喝倒采行為,十一號當然氣得想逐一在各人臉上摑一巴掌,但自幼在體育精神熏陶之下,也隻好啞忍怒氣,向裁判苦笑。
在球場上,要堵住那些取笑自己的嘴巴,最好的方法莫過於用分數了。
連中兩球罰球。
比數變成32對21,黑方遙遙領先。
上半場還剩下兩分鍾,白方要求暫停。
由開賽到這一刻,兩隊同樣采用快攻戰術。
快攻成功與否,取決於球員的速度之外,亦講求球員之間的默契。
真正快的快攻,球是不著地而傳,隻會在奔跑中的球員之間互送,其勢之猛恰似電光比雷聲先著地,中間如有阻滯,快攻便以失敗告終。
粵彎大學隊中不乏跑傳皆精的猛將,卻因比賽之初失了數球,攻守之間亂成一團,繼而失去比賽的主導權。
一連串失勢,頻頻失誤,結果陷入落後十一分的困局。
在自己的地頭敗仗,多麼沒麵子啊!
白方五位先發球員垂頭喪氣,回到休息席。
其中一人的身上冒著汗氣,心裏的鬥誌之火燒得異常熾烈。他正皺著雙眉,眉下的雙眼微現怒氣,雷霆目光,翰逸神飛,背號是七號,縫著“jay”這個英文名字。
這人名叫謝傑鋒,是隊伍中的控球後衛。
待教練說完策略,謝傑鋒趁還有一點時間,向旁人問道:“有沒有人知道遊祉龍的下落?”語氣甚是焦急。
身後一個隊友答道:“電話打過幾百次了!一直無法接通,聯絡不上。”
謝傑鋒憶起前天遊祉龍說過,手機的通話時間快要超額,以遊祉龍極度吝嗇的性格,一定會關掉手機直至結算日。
謝傑鋒心裏有火,想道:“他怎麼搞的?大學唸到最後一年,還沒有一點正確的守時觀念。這場比賽很有可能是我們的告別賽,他竟然毫不著緊,隻有我們幹著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