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傳藝承誌1(1 / 2)

整套“龍璿轉”最難練的地方,在於其變化不大,而要以身為軸旋轉的步法。

這套步法其實是由一個科學奇人所創。

此人多才多藝,精通物理學、天文學及中國武術,人到中年更醉心於現代運動科學,把畢生所學著成一書,一心要以此書助中國運動員在國際體壇上奪標爭光。

學術巨著畢竟是學術巨著,箇中道理晦澀難懂,常人見此類文章避而遠之,出版商見了更是急找廢紙簍處置。

出版社的主編隻翻了兩頁,就對那人說:“你文筆極佳,描述有聲有色,插畫很有藝術韻味,我們推薦你去寫情色小說⋯⋯”

那科學奇人一氣之下,憤而把畢生著作拋下萬丈深穀,後來悒悒不歡英年早逝,死時還向蒼天怒吼:“不寫情色小說,就不能出頭天嗎⋯⋯我不要為取悅大眾而苟全,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誰來明白我⋯⋯”

人有人緣,書有書緣,後來那本奇書在多人手中流轉過,有農夫、有鄉童、有貨車司機,最後不知如何落在遊祉龍手中。

那書中描述的力學原理,恰巧可以應用在籃球技術上,祉龍一讀之下,領悟不少,藉用書中圖文並茂的“天罡北鬥步法”,遂而創研出“龍璿轉”。

時值傍晚,當日《通勝》上寫道:“宜傳功”。

趁此黃道吉日,等到繼嗣完成步法的特訓,蟲哥哥便帶他到附近的快餐店,拿出紙筆講解龍璿轉的理論基礎,說得頗為眉飛色舞。

“龍璿轉一共有六式,前、後、左、右、上五個方位全是殺著,再加上用作轉接的,就組成了全套絕技。”

“第一式是基本式,對慣用左腳起跳的人來說,就是向左旋的龍璿轉。這招就是以左腳為軸旋轉,再迅速持球躍起,在升空的最高點放出球。這一式是其餘五式變化的基礎,學得好對你之後的進展裨益甚多。”

“第二式叫作,顧名思義,是龍璿轉的反方向旋轉版本。如何以右腳為軸旋轉,自是有一些竅門⋯⋯”

“第三式和第四式分別為和,衝前和攻上兩個方向。試想像一輛跑車若能在高速之下以九十度直角拐彎,還有什麼交通警察能追得上你?難就難在怎樣保持高速來慣性飄移⋯⋯就是龍璿轉的特快起跳版本,練到出神入化者,能製敵於九十九公分高空之內⋯⋯”

“第五式要比前四式難練得多,是招硬生生把進勢轉為退勢的招式。向後疾旋之後,製造一段距離跳投。這招難練是因為結合了射術,但對你來說,這招反而可能最易掌握。”

“龍璿轉第六式是,將第一至第五式組合連續使出,即是說至少生出五五二十五種變化──另外,每一招又可拆分為快中慢三種步調,依數理組合來計算的話,就會得出二十五的三次方,即是15625這組數字。龍璿轉可以有15625種變化!如果你練到這個境界,隻怕真的能所向無敵,獨步天下。”

蟲哥哥說話有條有理,每當繼嗣有所提問,他也可以一針見血地指出要點。

繼嗣記性極佳,縱使沒有任何運動學根柢,不用一個小時,就領悟了龍璿轉的基本要旨,再和剛剛學會的“天罡北鬥步”印證,所明白的道理更是深刻,思路如百川彙海般融而為一⋯⋯

夜了,四柱街燈。

兩人當即再去球場,蟲哥哥以慢動作使一次龍璿轉。

助跑兩步,他將重心傾向左腳,畫了個漂亮的大回環。

“不要以為這是普通的轉身。普通的轉身,防守者動作稍快,向旁邊挪移一步,還有機會追得上。大回環異於普通轉身動作,它是牽動整個身體的旋轉,利用全身壓得對手死死的,以剛勁來教他動彈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