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激戰!!!(二)(1 / 2)

在距城數三裏處,秦軍停了下來,白起下令全軍在此安營紮寨,埋鍋造飯,就地休整。後軍準備攻城器械,與諸將謀士商議過後,把攻城時間,定為明天卯時!!

在秦軍忙碌期間,龍城內也是一片忙碌,城牆上掛滿了夜叉擂、狼牙拍。火油、滾木、大石、箭矢堆得高高的。城門後停放著好幾輛塞門刀車。漢軍主要防備的是西門和南門,各有一萬五千人守衛,每門分成三隊,輪流換崗;北麵依山而建,不用理會,按著圍三放一的攻城慣例,東門的兵力應該是最弱的,甚至是不攻,不過戰場上瞬息萬變,一切都有可能,依照程不識的嚴謹小心,東門還是放了六千人守衛。剩餘的兩萬四千人(其中有馬防帶來的兩萬騎兵)準備隨時救援各門。

一切準備停當,李廣的心裏卻是十分的沉重:從馬防口中,他得知秦宋很有可能聯盟的消息,這一消息也解開了他對宋國毫無舉動的疑惑。但時勢已到了這一步,他也隻能壓下心頭的憂慮,積極備戰了。

。。。。。。。。。。。。。。。。。。。。。。。。。。。。。。。。。。。。。。。。。。。

。。。。。。。。。。。。。。。。。。。。。。。。。。。。。。。。。。。。。。。。。。。

次日卯時,秦軍終於發動了進攻,雙方先用弓弩壓製對方,隻見箭矢如雨,弓弩噌噌。其中最厲害的,還要數那些投石車,大的需要200餘人才能拉動,最多可以發射45公斤重的石塊。巨大的石塊帶著呼嘯的聲音,基本上是砸到哪,哪就毀了!當然城牆是不算的了。

一番對射後,秦軍開始強攻。隻見數十架飛橋從秦軍陣營裏推了出來,飛快地推到龍城護城河前。這種器械,在《六韜》有言:廣一丈五尺,長二尺以上,而且長度可以拚接。所幸龍城的護城河並不寬,僅一丈有餘,所以不用拚接,秦軍十分方便地便把飛橋架在護城河上,在這途中,不幸有十數架飛橋被漢軍的飛石砸到而損壞。

飛橋搭好,就輪到主力進攻了。隻見秦軍的弓弩飛石攻勢突然急了許多,龍城內的守軍一時之間被壓製住了,趁著這時間,秦軍腰掛飛鉤,抬著飛梯,推著雲梯,攻城車,通過搭好的飛橋,迅速地來到龍城城牆下,然後開始撞城門的撞城門,搭梯攀牆的搭梯攀牆。漢軍肯定不會任由秦軍攻城了,滾油、檑木紛紛丟下,一時間秦漢兩軍開始了激烈的攻守戰。

這種城頭上的內搏戰無疑是不講究大部與大部之間的配合,李廣鬆了口氣,沒人比他更清楚自己軍的漏洞和長處,這樣個人與個人之間的小規模配合作戰,無疑是李廣軍的一大強項。隻要這樣一直打下去,秦軍必定傷亡慘重,到時還不得乖乖退兵!

可是白起這樣的赫赫名將,會這麼愚蠢地隻用蠻力嗎?李廣心裏突然不安起來——但願秦軍不要再玩什麼花樣!

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造物神就愛作弄人,讓事情往往向人最不願意看到的一麵發展。看來白起是鐵了心要拿下龍城了,他把不善攻城的騎兵放在後方做射手,壓製龍城上的守軍,西南二門被他各放了三萬兵力強攻,剩餘的七萬則在秦軍陣中休整,東門果如程不識所料,被秦軍空置不攻。

城頭上的地方終究有限,兵力也是有限,所以漸漸地被秦軍壓製,作為城牆最薄弱的城門也終於在一陣劇烈的撞擊後,不堪忍耐而破開。門後的塞門刀車被漢軍迅速推了過來,不過這也隻是暫緩了秦軍的推進速度而已。局勢似乎在朝兩軍肉搏的方向發展,正在這時,秦軍突然傳來一陣鼓聲,攻城的士兵聞聲如潮般迅速離去,秦軍收兵了!!

‘在這緊要關頭,秦軍為何收兵呢?’這是龍城內每一位將士的一致心聲。這個疑惑立馬就被眼前的東西揭開了,這是戰車,數十輛雙馬戰車,分成兩隊,飛速地衝向西南二門,由於城門被破,塞門刀車也被秦軍拆開,此時的城門就隻有眾多的漢軍在持盾守衛著。戰車來著高速行駛的巨大衝撞力,‘嘭’地一聲撞在漢軍的大盾上,戰馬甚至來不及嘶鳴一聲,就直接成了一灘肉泥,戰車也反倒在地,由於慣性,在地上滑行了數十步才停下來,一路撞死、擦死了十餘名漢軍,接著就是第二輛、第三輛、、、、戰車攻勢終於停了,這一下,秦軍損失了數十輛戰車,而漢軍,也死了百餘名士兵,戰車的作用,似乎也就如此了。